译文:老友栖身嵩山,只因爱这山川之美。大好的春光,却空林独卧,白日高照也不起。松风徐吹,似清除襟袖中的俗气;石潭水清,清洗心里耳中的尘世污垢。羡慕你啊,无忧无虑,静心高卧云霞里。
注释:东山:东晋谢安隐居的地方,这里借指元丹丘山居。
洗心耳:洗心,《易·系辞》: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洗耳,据《高士传》记载,尧要让天下给许由,许由不答应,跑到嵩山隐居起来;尧找到他,又要让他做九州长,许由不愿意听,就在颖水里洗耳朵,表示尧的话污了自己的耳朵。
《题元丹丘山居》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元丹丘是一位道士,他在嵩山脚下、颍水岸上建了一座山居,名为颍阳山居。他与李白是好朋友,当李白来到颍阳山居时,他被周围的景色所吸引。颍阳山居北依马岭,连峰嵩丘,南瞻鹿台,北极汝海,云岩掩映,景色优美,令李白心生喜爱。因此,李白连续写了几首诗来赠送给元丹丘,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题元丹丘山居》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诗以东山为背景,描绘了故人隐居山林的生活。诗的开头两句通过描述山居的美景和故人对山居的喜爱,展示了故人隐居的事实和山居对他的意义。接下来的四句则刻画了故人的形象,他年富力强却宁愿高卧山林,不愿起床。这种疏懒的形象正是古人所称的高士,他们追求自由自在的人生境界,不屑于功名利禄。诗中的“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两句运用了古典故事,以形容故人的精神风貌,将他比作古代隐士高人,意境深远。松涛阵阵,站在风中的听者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意境;石潭清清,住在它旁边的观者的心灵早已清净。这些描写展示了故人高洁的人格,尽在不言之中。前两句是描写故人的外貌,而后两句则是描写他的内在,这样一来,诗中的形象不仅有形态,还有精神,具备了人格魅力,也具备了诗人所仰慕的人格魅力。实际上,这首诗也是诗人在描绘他心目中理想的形象,追求功成身退,隐居山林的生活。 《题元丹丘山居》赏析详情»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李白的整理补充,包括出生和死亡信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祖籍据待考,但出生地为西域碎叶城。在他4岁时,他随父亲迁往剑南道绵州。
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作品超过千余篇,其中包括许多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热情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文集《李太白集》流传至今。这本集子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762年,李白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的墓地位于今天的安徽当涂,而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也有纪念馆来纪念他的卓越贡献。李白的逝世给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