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天亮时天气忽晴忽阴,细雨轻轻地下着。清明的时候,满大街都飘舞着柳絮,池塘边烟雾笼罩着芳草,这些景物都可以用来作画。艳丽的杏花,好像美人化妆后的脸,柳枝轻柔低垂,如春困美人的细腰。到处都是仪态美好的女子,美丽动人的嬉笑,争着向秋千架旁聚集。男子有的手握彩球,有的在进行斗鸡游戏。少年策马疾驰,去往郊外踏青。百姓们占尽了富贵少年游玩的地方,人们吹奏脆笛等乐器,到处都有和雅而又繁杂的弦声。
我向着园林的深处,争着停放画轮车,拴住宝马。随意地放置杯盘于树下,在树荫下,舞姿优美,歌声嘹亮,就好像黄莺、春燕一样。寸大的宝珠,片阔之玉,虽然是宝物,但再贵也比不过今天的欢乐,因为它是无价的。任凭他美酒一斗值千钱,喝完了就用头上的帽子去换酒。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尽情的喝酒,就好像在唐虞时代一样。艳阳天在还没看足的时候,已发觉莺飞花谢。对着美酒和美女,怎么忍心轻易舍弃。
注释:
(1)抛球乐:唐教坊曲名。《唐音癸笺》云:“《抛球乐》,酒筵中抛球为令,其所唱之词也。”后用作词牌名,此调三十字者始于刘禹锡词,三十三字者始于冯延巳词,因词有“且莫思归去”句,或名《莫思归》。然皆五七言小律诗体。至宋柳永,则借旧曲名别倚新声,始有两段一百八十七字体。《乐章集》注“林钟商调”。与唐词小令体制迥然各别。上片十九句七仄韵,下片十七句七仄韵。
(2)天气浓淡:天气忽晴忽阴。
(3)清明: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6日)。我国有清明扫墓踏青的习俗。
(4)风絮巷陌:满街满路都飘着柳絮。巷陌,街巷的通称。葛洪 《神仙传·蓟子训》:“尸作五香之芳气,达于巷陌。”
(5)烟草:烟笼芳草。
(6)“艳杏”句:杏花艳丽,好像美人化妆后的脸。匀开,均匀地抹开。
《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译文及注释详情»
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以婉约清新、情感真挚而著称。然而,柳永的创作背景却一直是一个谜。根据研究者的推测,这首词应该是柳永早年在汴京求取功名时创作的。
具体的创作年份暂不可考,但从词中所描绘的汴京清明的盛况来看,柳永出仕后在汴京为官时间很短,所以可以推断这首词应该是他在早年在汴京时创作的。柳永在求取功名的过程中,对于官场的观察和感悟无疑是他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
柳永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而备受赞誉。他善于运用婉约的语言,将自己对于人生、爱情和社会的思考融入其中。这首词也不例外,通过对汴京清明盛况的描绘,柳永展现了他对于人间繁华和生活琐碎的深刻感悟。
柳永的早年经历对于他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汴京求取功名的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官场的种种现象和人情冷暖。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也为他的词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因此,这首词可以被视为柳永早年创作的代表之一。
总之,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词人,他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而闻名。这首词应该是他早年在汴京求取功名时创作的,通过对汴京清明盛况的描绘,柳永展现了他对于人间繁华和生活琐碎的深刻感悟。柳永的早年经历对于他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他的词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创作背景详情»
《抛球乐》是一首长篇巨制的词,共计一百八十七字。柳永以此词描绘了春日清明的美景和节日的热闹场面,将自然之美、节日之盛、游人之欢、宴饮之畅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如花团锦簇,炫人眼目。
据记载,北宋时期汴京周围有八十余处名闻遐迩的园林,游赏园林成为当时的风尚。这首词描绘了都城人民在清明节探春游园的活动,不仅反映了游赏园林的盛况,还展现了市民阶层太平时及时行乐的社会心态。这首词既是一首佳作,又是一则珍贵的史料,生动地反映了北宋承平时期的时代风貌。
词的上片可分为六段。前三段描写了清明节美丽的自然景色,后三段描写了清明节的节日盛况。
第一段以“晓来天气浓淡”二句开头,描写了天气忽晴忽阴,不时细雨飘洒的自然气候,给人以疏疏淡淡的感觉。
第二段以“近清明”四句为开头,描写了巷陌里风吹柳絮,池塘边烟笼芳草的自然景物,极其飘逸而秀雅。词人以“尽堪图画”四字结尾,将这幅清明烟雨的景象比喻为一幅水墨画,用简洁而有力的笔触勾勒出了清明的美景。
第三段以“艳杏暖”二句为开头,继续描写了艳丽的杏花和悬垂的杨柳。词人运用了“犯而不犯”的手法,重复中显出了不重复。这些景物色彩浓艳,与之前的风絮、烟草形成了鲜明对比。词中还运用了对偶和拟人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
上片的后三段以铺写的方式描写了民间节日的盛况。第四段以“是处丽质盈盈”三句为开头,描写了少女们荡秋千的活动。词人以“盈盈”形容她们的仪态,以“嘻嘻”形容她们的笑貌,以“争簇”形容她们争先恐后的热情。
第五段描写了男子们戏彩球的活动。他们斗鸡、驰马,彩球配以罗绶,金鸡饰以芥羽,芳郊绿野成为他们驰骋的园地。这一段描写华丽而热烈,少女的活动以“是处”二字开头,男子的活动则以“芳郊绿野”结尾。
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清明节的美丽景色和热闹氛围,也能了解到北宋时期市民阶层太平时及时行乐的社会心态。这首词既是一首佳作,又是一则珍贵的史料,为我们展示了北宋承平时期的时代风貌。
《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赏析详情»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汉族家庭,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被称为柳七。他在宋仁宗朝考中进士,后来担任屯田员外郎的官职,因此被称为柳屯田。
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一生致力于词的创作,自称“白衣卿相”。他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其擅长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的慢词较多。他的词作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因此在当时广泛流传,人们常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柳永的代表作品包括《雨霖铃》和《八声甘州》。《雨霖铃》以描写雨夜中思念之情为主题,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八声甘州》则以描写甘州的美景和离别之苦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两首词作都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而广受赞誉。
关于柳永的生平和死亡,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具体的时间和细节并不清楚。根据传说,柳永在约1053年去世,享年约66岁。他的词作虽然在他的一生中广泛流传,但他本人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官职和荣誉。然而,他的词作却在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