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我就是城南那憔悴短小的李绅,多愁善感,乌纱帽上落满黄尘。苦读诗书,却不明白平生所历世事;阅尽世态,空留下未曾殉国之身。眼看着落日残照下的江山,还是叫一壶酒吧;不见那西风萧瑟中的天地,正要愁杀士人!任凭它蜂蝶为黄花老去而发愁,明月下的园林里,自有一派小阳春。
注释:金陵:今江苏南京。李绅:中唐诗人,有诗名。因身材短小精悍。时称“短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登进士第,补国子助教,因非其所好,东归金陵,被润州节度使李铸辟为从事,因见李铸专横并想背叛朝廷,就不肯帮他起草文书。李铸想杀他,他伺机逃跑,才获免于难。李绅禀性刚直,一生宦途多波折。作者以他自喻,既切合金陵这一地点,也寄寓了宦海沉浮的感慨。乌帽:即鸟纱帽,隋唐间地位显贵的人多戴此帽。后渐流行民间,成为平常的穿戴。“任他”二句:苏东坡《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有句云:“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这里翻用其意。小春,又称小阳春。农历十月,尚少寒意,有如初春故称。
《金陵三迁有感》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诗人“金陵三迁”的身世和背景。根据诗中的内容推测,诗人在金陵因被人诬告而多次被贬官,自己的命运也经历了许多波折。同时,国家也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尽管诗人博览群书,有着丰富的知识和才华,但却无法施展所长,无法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他内心充满热血,渴望为国家尽一份力量,但却无从发泄。因此,他在国家即将灭亡之前,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或许是他对自己命运的抱怨,也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思考。整个背景描绘了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在动荡时期的无奈和无力感,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金陵三迁有感》创作背景详情»
奈之情绪。通过对李绅和自己的描写,作者展示了一个多愁善感、憔悴而又多情的形象。他们读书苦学,却对世事不甚了解,经历了风霜却无法改变大好河山被践踏的现实。诗中的景象悲壮,落日残照和西风象征着南宋的没落凋零,而唤酒和愁人则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束年的忧心如焚。然而,尽管秋色愁人,明月照临下的园林小春依然动人,这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希望和乐观态度。整首诗以舒缓的笔调写出了作者淡泊世事的态度,同时也透露出他内心的愤激和无奈之情。 《金陵三迁有感》赏析详情»
梁栋(1242——1305)是字隆吉,湘州(在今湖北)人,后迁居镇江(今属江苏)。他于咸淳四年(1268年)中进士,之后被调往宝应簿,后又调至钱塘仁和尉,进入师幕任职。宋朝灭亡后,梁栋回到武林,后来在建康定居,并经常往来茅山中。《全宋词》中收录了他的三首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