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东风·七夕》原文赏析

  • chén
    zuì
    dōng
    fēng
    ·
  • [
    yuán
    dài
    ]
    zhì
  • yín
    zhú
    qiū
    guāng
    lěng
    huà
    píng
    tiān
    qíng
    jìng
    xián
    tíng
  • zhū
    xiù
    zhēn
    lóng
    shè
    fén
    jīn
    dǐng
  • qìng
    rén
    jiān
    jiā
    lìng
  • kàn
    qiān
    niú
    zhī
    xīng
    yuè
    zhuàn
    guò
    tóng
    shù
    yǐng

原文: 银烛秋光冷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
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
庆人间七夕佳令。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相关标签:七夕节风俗沉醉东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白银烛台放射出的光线照亮了画屏,在晴朗的夜晚静静地坐在亭子里。妇女们用蛛丝穿过绣针在乞巧,金鼎中焚烧着龙麝香,人们都在庆祝人间七夕这个佳节,躺下来看牵牛织女星得鹊桥相会月亮飘过梧桐树投下了倒影。

注释:
七夕:农历的七月初七,是牛郎和织女相会之日。
龙麝:一种香料。 《沉醉东风·七夕》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这篇简析主要是对一支小令的内容进行分析。小令中作者借用了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的意象,创作了一幅描绘七夕之夜的静谧场景。在这个夜晚,月明风清,人们点燃香火庆祝七夕节。同时,渴望有巧手的女子也拿出针线,在梧桐树下乞求巧妙的手艺,期待牛郎织女的相会。因此,这首小令具有一定的民俗学价值,展示了人们对七夕节的庆祝和期待。 《沉醉东风·七夕》简析详情»

元代诗人卢挚的照片
卢挚

卢挚(1242-1314),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蒿翁。他是元代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在至元5年(1268)中进士,后担任过廉访使和翰林学士职务。他的诗文与刘因、姚燧齐名,被世人称为“刘卢”、“姚卢”。他与白朴、马致远、珠帘秀等人有交往。他的散曲作品如今仅存小令。他著有《疏斋集》(已佚)、《文心选诀》和《文章宗旨》,并传世了一百二十首散曲。其中一些作品描写了山林逸趣,一些描写了诗酒生活,而较多的作品是表达对故国的怀念之情。现代人有编纂了《卢疏斋集辑存》,《全元散曲》中也收录了他的小令作品。

猜您喜欢

已酉端午

元代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寿阳曲·江天暮雪

元代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卖花声·怀古

元代 张可久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