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孟东野序》原文赏析

  • sòng
    mèng
    dōng
  • [
    táng
    dài
    ]
    hán
  • fán
    píng
    míng
    cǎo
    zhī
    shēng
    fēng
    náo
    zhī
    míng
  • shuǐ
    zhī
    shēng
    fēng
    dàng
    zhī
    míng
  • yuè
    huò
    zhī
    huò
    gěng
    zhī
    feì
    huò
    zhì
    zhī
  • jīn
    shí
    zhī
    shēng
    huò
    zhī
    míng
  • rén
    zhī
    yán
    rán
    yǒu
    zhě
    ér
    hòu
    yán
  • yǒu
    yǒu
    huái
    怀
    fán
    chū
    kǒu
    ér
    weí
    shēng
    zhě
    jiē
    yǒu
    píng
    zhě
    zhě
    zhōng
    ér
    xiè
    wài
    zhě
    shàn
    míng
    zhě
    ér
    jià
    zhī
    míng
  • jīn
    shí
    zhú
    páo
    zhě
    zhī
    shàn
    míng
    zhě
  • weí
    tiān
    zhī
    shí
    rán
    shàn
    míng
    zhě
    ér
    jià
    zhī
    míng
  • shì
    niǎo
    míng
    chūn
    leí
    míng
    xià
    chóng
    míng
    qiū
    fēng
    míng
    dōng
  • shí
    zhī
    xiāng
    tuī
    yǒu
    píng
    zhě
    rén
    rán
  • rén
    shēng
    zhī
    jīng
    zhě
    weí
    yán
    wén
    zhī
    yán
    yòu
    jīng
    yóu
    shàn
    míng
    zhě
    ér
    jià
    zhī
    míng
  • zài
    táng
    jiù
    táo
    shàn
    míng
    zhě
    ér
    jià
    míng
    kuí
    néng
    wén
    míng
    yòu
    jià
    sháo
    míng
  • xià
    zhī
    shí
    míng
  • yǐn
    míng
    yīn
    zhōu
    gōng
    míng
    zhōu
  • fán
    zài
    shī
    shū
    liù
    jiē
    míng
    zhī
    shàn
    zhě
  • zhōu
    zhī
    shuaī
    zhī
    míng
    zhī
    shēng
    ér
    yuǎn
  • zhuàn
    yuē
    tiān
    jiāng
    weí
    duó
  • xìn
    zhuāng
    zhōu
    huāng
    táng
    zhī
    míng
  • chǔ
    guó
    wáng
    yuán
    míng
  • zāng
    sūn
    chén
    mèng
    qīng
    dào
    míng
    zhě
  • yáng
    zhū
    zhái
    guǎn
    yàn
    yīng
    lǎo
    dān
    shēn
    hài
    hán
    feī
    shèn
    dào
    tián
    pián
    zōu
    yǎn
    shī
    jiǎo
    sūn
    zhāng
    qín
    zhī
    shǔ
    jiē
    shù
    míng
  • qín
    zhī
    xìng
    míng
    zhī
  • hàn
    zhī
    shí
    qiān
    xiāng
    yáng
    xióng
    zuì
    shàn
    míng
    zhě
  • xià
    weì
    jìn
    shì
    míng
    zhě
    rán
    weì
    cháng
    jué
  • jiù
    shàn
    zhě
    shēng
    qīng
    jié
    shǔ
    yín
    zhì
    chí
    weí
    yán
    luàn
    ér
    zhāng
  • jiāng
    tiān
    chǒu
    zhī
    xié
    weí
    míng
    shàn
    míng
    zhě
    táng
    zhī
    yǒu
    tiān
    xià
    chén
    áng
    yuán
    míng
    yuán
    jié
    bái
    guān
    jiē
    suǒ
    néng
    míng
  • ér
    zài
    xià
    zhě
    mèng
    jiāo
    dōng
    shǐ
    shī
    míng
  • gāo
    chū
    weì
    jìn
    xiè
    ér
    jìn
    yín
    hàn
    shì
  • cóng
    yóu
    zhě
    áo
    zhāng
    yóu
  • sān
    zhě
    zhī
    míng
    xìn
    shàn
  • zhī
    tiān
    jiāng
    shēng
    ér
    shǐ
    使
    míng
    guó
    jiā
    zhī
    shèng
    xié
    jiāng
    qióng
    è
    饿
    shēn
    chóu
    xīn
    cháng
    ér
    shǐ
    使
    míng
    xìng
    xié
    sān
    zhě
    zhī
    mìng
    xuán
    tiān
  • zài
    shàng
    zài
    xià
    beī
    dōng
    zhī
    jiāng
    nán
    yǒu
    ruò
    shì
    rán
    zhě
    dào
    tiān
    zhě
    jiě
    zhī

原文: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
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
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
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
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四时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
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
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
伊尹鸣殷,周公鸣周。
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
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
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
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
臧孙辰、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
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
秦之兴,李斯鸣之。
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其善鸣者也。
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
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
将天丑其德莫之顾邪?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
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
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
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
三子者之鸣信善矣。
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
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于天者以解之。


相关标签:古文观止议论序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般来说,各种事物在不平静的时候会发出声音:草木本来没有声音,但被风摇动时会发出声响。水本来没有声音,但被风震荡时会发出声响。水浪腾涌,可能是有东西阻挡了水势;水流湍急,可能是有东西堵塞了水道;水花沸腾,可能是有火在烧煮它。金属石器本来没有声音,但被人敲击时会发出音响。人的语言也是如此,往往在不得不说的时候才发言。人们唱歌是为了表达情思,人们哭泣是因为怀念。凡是从口中发出声音的,大概都有其不能平静的原因吧!

音乐是人们心中郁闷而抒发出来的心声,人们选择最适合发音的东西来演奏乐曲。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这八种乐器,是各类物质中发音最好的。上天对于一年四季也是如此,选择最善于发声的事物来发声。因此春天让百鸟啁啾,夏天让雷霆轰鸣,秋天让虫声唧唧,冬天让寒风呼啸。一年四季互相推移变化,也一定有其不能平静的原因吧?

对于人来说也是如此。人类声音的精华是语言,文辞对于语言来说又是它的精华,所以尤其要选择善于表达的人,依靠他们来表达意见。在唐尧、虞舜时代,咎陶、禹是最善于表达的,因此借助他们来表达。夔不能用文辞来表达,他就借演奏《韶》乐来表达。夏朝时,太康的五个弟弟用他们的歌声来表达。殷朝善于表达的是伊尹,周朝善于表达的是周公。凡是记载在《诗经》、《尚书》等儒家六种经典上的诗文,都是表达得很高明的。周朝衰落时,孔子这类人表达看法,他们的声音洪大而传播遥远。《论语》上说:“上天将使孔子成为宣扬教化的人。”这难道不是真的吗?周朝末年,庄周用他那广大无边的文辞来表达。楚国是大国,它灭亡时的情景靠着屈原的创作来表达。臧孙辰、孟轲、荀卿等人用他们的学说来表达。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这些人,都通过各自的主张来表达。秦朝的兴起 《送孟东野序》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孟郊的一篇赞扬和宽慰的文章进行解读。文章分为四个段落。

第一段,论述了“物不平则鸣”的道理。作者通过草木、水受外力的激动而发出声音,以及人的言论、歌、哭等行为,来说明人们因为有所不平而发出声音。

第二段,列举了自然界多种现象来论证“不平则鸣”的观点。作者提到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种乐器,它们是最善于发出声音的东西。同时,作者还提到上天通过鸟鸣、雷鸣、虫鸣、风声等方式来告诉人们一年四季的推移。这为下文论证“人也亦然”打下了基础。

第三段,论证了人也如此,不平则鸣。作者从自然界论及人类社会,从唐虞、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一直谈到隋、唐,列举了众多历史人物的事迹,来论证“物不得其平则鸣”的论点。

第四段,从唐朝的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一直说到孟郊、李翱、张籍,认为他们都是善于用诗文来抒发情怀的人。作者发问:孟郊、李翱、张籍三人的优秀诗文,不知是上天要使他们的声音和谐来歌颂国家的兴盛,还是要使他们穷困饥饿、心情忧愁,而为自己的不幸悲歌?最终点明题旨:“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借以抒发对孟郊怀才不遇的感慨。

整篇文章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从“物不平则鸣”写到“人不平则鸣”。文章中只有最后一段直接点到了孟郊,其他内容都是作者凭空结撰,但紧紧围绕孟郊的人和事展开,言在彼而意在此,因此并不显得空洞离奇,体现了作者在布局和谋篇上的独到造诣。文章中历数各个朝代善于发声的人时,句式极为错综复杂,展现了作者的才华和创新,被清代刘海峰评为“雄奇创辟,横绝古今”。 《送孟东野序》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韩愈的照片
韩愈

韩愈于768年出生在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他是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晚年担任吏部侍郎,因此也被称为韩吏部。他被谥号为“文”,又被称为韩文公。

韩愈与柳宗元一起被认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则推崇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他被尊称为“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他的作品都被收录在《昌黎先生集》中。

在思想上,韩愈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他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他对佛教持批判态度,主张恢复儒家的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愈于824年去世。

猜您喜欢

宿龙宫滩

唐代 韩愈

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扬。
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
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
如何连晓语,只是说家乡?

石鼓歌

唐代 韩愈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蒐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婀。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尚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青青水中蒲二首

唐代 韩愈

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
君今上陇去,我在与谁居?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
寄语浮萍草,相随我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