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我酒醉后驾着小船,在湖中荡漾,听任流水将小船推向花草深处。现实世界的名利缠身,无法解脱,无法在这如花的仙境中安顿下来。烟雾弥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中。两岸的青山排列无数,晚风吹来,落花如雨,竟然不记得来时走过的路了。
注释:尘缘:佛教名词。佛经中将色、声、香、味、触、法称为“六尘”。以心执着于六尘,因此被六尘所牵连,故称为尘缘。
乱红:落花。李贺的《将进酒》中有句:“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点绛唇·醉漾轻舟》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北宋时期的政治斗争和秦观的遭遇。在北宋绍圣元年,新党章惇上台掌权,开始打击元祐党人。秦观作为元祐党人的一员,也受到了打击,先是被贬为杭州通判,然后在途中接到旨意再次被贬为处州酒税官,最后又被贬到郴州。这一系列的打击使秦观陷入了深深的悲哀之中,他感到受到了压抑,无法自拔。
这首《点绛唇·醉漾轻舟》大约是在秦观被贬居郴州时,在他被流放的途中创作的。这首词以醉漾轻舟为背景,表达了秦观内心深处的悲伤和无奈。他通过描绘舟行江上的景色,表达了自己的心情。这首词可能是秦观在流亡途中的一种发泄和宣泄,他借助词中的景物和意象,表达了自己对命运的不满和对政治斗争的痛苦。
整个创作背景揭示了北宋时期政治斗争的残酷和秦观作为元祐党人的遭遇。秦观在这个时期经历了连续的打击和贬谪,他的心情变得沉重而悲伤。这首词是他在流亡途中创作的,通过描绘江上的景色和自己的心情,表达了他对命运的不满和对政治斗争的痛苦。这首词展示了秦观作为一个文人的情感和对时代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北宋时期政治斗争的残酷和文人的困境。
《点绛唇·醉漾轻舟》创作背景详情»
暮人归的凄凉景象。整个下片以景写情,情感深沉,给人以忧伤之感。
结尾两句“独自倚栏干,黄昏独自愁”是整首词的情感总结。词人独自倚栏干,黄昏时分,心中充满了愁绪。这种孤独、忧愁的心情通过景物的描写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整首词以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词人内心的情感,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词人的忧伤和无奈。
整首词以清丽的语言描绘了桃花源的美丽和词人内心的苦闷,通过对四种凄凉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词人的忧伤和无奈。整首词委婉含蓄,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受。
《点绛唇·醉漾轻舟》赏析详情»
这篇文章赏析了一首词的内容和意境。词的开头引用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描写,通过描述词人醉眼朦胧中划船进入桃花源的梦境,表达了词人借酒解愁的心情。接着,词人用“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来表达自己对世俗之事的抱恨之情,认为如果自己不追求名利,就不会有现在的困境。这部分的写法通过隐去具体内容,产生了空灵蕴藉的效果。下片则描绘了黄昏的景象,通过“茫茫”“千里”等词语给人以天涯飘泊之感,与上片的“尘缘相误”呼应。接着,词人通过描述四种凄凉景象来表达自己的心境,暗示着词人的处境将每况愈下。整篇词通过描绘词人的心情和境遇,表达了愁苦和失望之情。 《点绛唇·醉漾轻舟》赏析一详情»
染。秦观在这里用“尘缘”一词,表达了他对现实世界的厌倦和对桃花源世界的向往。
接下来的几句“烟波江上使人愁,千里悲秋常作客”,写的是秦观在郴州的生活状态。郴州位于湖南省,地处江南水乡,水网密布,景色优美。而秦观却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愁绪缠绕,孤独无依。他用“烟波江上”来形容郴州的美景,但却说“使人愁”,表达了他内心的郁闷和不满。接着他又写道“千里悲秋常作客”,表明他在郴州的生活是孤独的,他常常感到悲伤和寂寞。这些描写,既展示了秦观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又表达了他对桃花源世界的向往。
最后两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写的是秦观在郴州的自娱自乐。他独自坐在郴州的幽篁竹林中,弹琴长啸,表达了他对现实世界的厌倦和对桃花源世界的向往。这里的“幽篁”指的是郴州的竹林,而“弹琴复长啸”则是秦观在郴州的一种自娱自乐的方式。通过这两句,秦观表达了他对现实世界的逃避和对桃花源世界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点绛唇》词是秦观在遭受政治打击后,抒发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桃花源世界的向往的作品。通过描写郴州的美景和自娱自乐的方式,秦观表达了他对现实世界的厌倦和对桃花源世界的向往。这首词既展示了秦观的情感世界,又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他是汉族,出生于北宋高邮(今江苏)人。秦观曾担任太学博士和国史馆编修的官职。
秦观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他所写的诗词风格高古沉重,寄托了自己的身世,深深地触动人心。秦观生前的足迹留下了许多遗迹。例如,浙江杭州有秦少游祠,丽水有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和莺花亭;青田有秦学士祠;湖南郴州有三绝碑;广西横县有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和淮海书院等。秦观的墓地位于无锡惠山之北的粲山上,墓碑上刻有“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此外,还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等与秦观相关的文化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