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这几天,他像流云飘哪里?忘了回家,不顾芳春将逝去。寒食路上长满了野草闲花。他车马又在谁家树上系?
泪眼倚楼不断自言语,双燕飞来,路上可与他相遇?纷乱春愁如柳絮,梦中到哪寻他去?
注释:
行云:指行踪无定的美人。
不道:表示不知道、不觉察。
百草二句:指行云、百草、千花、香车、双燕等词语都有特定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寒食:指清明节前一天的节令。
泪眼二句:指“双燕”二语与首章相呼应。
《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词描写了一位闺中少妇对她游荡在外的丈夫久久不归的思念和痛苦。词中运用了比喻和意象的手法,使情感更加深刻和生动。
词的上片以“行云何处去”开头,将丈夫比作飘荡不归的行云,形象地描绘了他四处游荡的情况。接着,“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表达了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惦念和对美好时光的无尽悲叹。这里的“春将暮”既指春光将尽,也暗示了女主人公美好的年华即将逝去,而丈夫却仍未归来。
下片则写出了女主人公的孤独和凄苦。她眼含泪水,倚立楼头,念念叨叨。词中的“泪眼倚楼频独语”描绘了她忧伤的心情和对丈夫的盼望。而“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则是她频频询问归来的燕子是否见到了丈夫。燕子无法理解她的言语,这一问表现了女主人公的痴情。
最后,“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描述了女主人公因燕子无语而感到的惆怅和悲痛。她的春愁像柳絮一样凌乱无序,而她的梦中却找不到丈夫的踪影。词人巧妙地用柳絮喻愁,使情感更加细腻。
这首词通过描写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思念和痛苦,展现了闺中少妇的内心世界。同时,词中的意象和比喻也使情感更加深刻和生动,给人以共鸣和思考。
《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鉴赏详情»
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是五代时期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他曾在南唐担任宰相,过着优裕舒适的生活。冯延巳的词作多以闲情逸致为主题,充满了文人的气息,对北宋初期的词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的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才纵横,被宋初《钓矶立谈》评价。他的词集名为《阳春集》。
关于冯延巳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信息暂时无法提供,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查找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