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是夜宿汉川驿,梦;与杓直(李建)、乐天(白居易)同游曲江,兼入慈恩寺诸院,倏然而寤,则递乘及阶,邮使已传呼报晓矣。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译文:晚上在汉川的驿站过夜,做了一个梦:与李建、白居易一起游玩曲江,同时去了慈恩寺的一些庭院,突然醒了过来。换乘的马匹到了阶下,驿站的小官告诉我天亮了。
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
梦见与李建和白居易一起游玩曲江,又到了慈恩寺里的各个僧院游览。
后来突然惊醒,换乘的马已牵到阶下,驿站小官告知已天亮,这才知道自己身在古老的梁州。
注释:
亭吏:即邮吏,驿站小官。
排去马:乘马前行。
古梁州:梁州在唐德宗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已升为兴元府,元稹出使东川日,在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故曰“古梁州”。
《梁州梦》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唐代文学家元稹和白居易之间的一次巧合。元稹在担任监察御史期间,前往梓潼勘察案件。与此同时,白居易在长安与弟弟白行简和朋友李杓直一起游玩。在一次饮宴中,白居易突然停杯说:“元稹应该已经到了梁州。”他随即在壁上题写了一首诗《同李十一(即李卓直)醉忆元九》。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元稹的思念和祝福,同时也暗示了元稹的到来。令人惊讶的是,元稹当天正好抵达梁州,并在梦中与白居易、李杓直和白行简一起游玩曲江和慈恩寺。醒来后,他写下了一首诗《梁州梦》。这个故事展示了元稹和白居易之间的奇妙缘分和心灵相通。 《梁州梦》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讲述了元稹的《梦李白》一诗的特点和意义。文章首先提到了梦境和潜意识在文学中的重要作用,引出了《牡丹亭》和《梦李白》这两个作品。接着,文章分析了《梦李白》的结构和情感表达。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梦中的欢乐情景,而后两句则描写了梦醒后的失落感。文章指出,这首诗语意简洁,布置得法,情味调度,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展现了两人深厚的情谊。
接下来,文章解读了诗中的具体情节。诗中提到了曲江和慈恩寺,这是唐朝长安的名胜之地,元稹和白居易曾多次游玩。诗中将这些经历剪辑成了梦境,通过虚景的描写加深了偕游情趣。而后,诗中又出现了梁州驿亭的情景,通过时间和空间的转换,展现了梦醒时的惊觉和寂寞。
最后,文章总结了这首诗的特点。虽然诗的叙事平平无奇,但在委婉情致的叙述中,体现了唐诗的本色特点。元稹的《梦李白》展现了浑融真醇的情性和无尽风流。
整篇赏析通过分析诗的结构、情节和意义,揭示了《梦李白》的艺术特点和情感表达,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梁州梦》赏析详情»
元稹(779年-831年)是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间的诗人,字微之,别字威明,出生于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他的父亲是元宽,母亲是郑氏。元稹是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的十四世孙。
在早年,元稹与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致力于创作新的乐府诗。乐府是一种古代的民歌体裁,元稹和白居易试图通过创新和改革,使乐府诗重新焕发活力。
元稹的诗歌作品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感人的情感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涉及爱情、离别、人生哲理等主题,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优美流畅,被誉为“元白”,与白居易并称。
元稹的生平和事迹还有待进一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