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江城楼头、西津渡口,楼有十二层高入云霄。在楼上的阁房里,品着酒以待赏月,夜寒了,就放下帘子挡挡风。居高临下,看着黄昏时镇江城的万家灯火,就像看到了扬州城。于是想起了以前在扬州的一段欢娱生活。歌妓唱着《宛转歌》,很温柔,惬和人意。那座妓楼依河流而居,我曾乘着兰舟寻访美色。
我估量着,自分别以后,你一定每每弹着凄凉的曲调,思念着我;而我呢,也每每吟哦着哀怨的词句,思念着你;山山相隔,我们相望了多少次都看不见,只能把愁恨凝聚在乐曲里和词章里。我屡屡想给你写情书,无奈山高路远,到不了你那边。清晨临镜,白发日渐见多,老态堪羞。有幸的是,你尚未见老,不应像我这样,为衰老而悲伤。秋,寓有衰老意。
注释:
相思:《疆邮丛书》本《贺方回词》此调作《望扬州》,掩箔作卷箔,绮陌作绣陌。
铁瓮(wèng):镇江(今属江苏)古城名,三国时孙权所筑。子城,指附属于大城的内城。
蒜山渡:蒜山渡口。
干云十二层楼:镇江城楼有十二层高,故曰干云。干云:冲云。干,冲。
开尊待月:斟上酒等待月亮升起。尊同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掩箔(bó)披风:放下竹帘,当风而立。箔,竹帘子。披风,挡风。披,本指分散,此处引申为遮挡。
绮(qǐ)陌:纵横交错的道路。
歌名宛转:指《宛转歌》,一名《神女宛转歌》。
乡号温柔:即温柔乡。
兰舟:即木兰舟。任坊《述异记》卷下:“木兰川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唐马戴《楚江怀古》诗:“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宋晏几道《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
秦弦:即秦筝,古代弦乐器,音调凄苦。相传为秦时蒙恬所造。秦李
《长相思·铁瓮城高》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段内容提到了秦观在熙宁九年访问湖州李公择后经过镇江,以及在宋元丰七年与滕元发等人会见苏轼于金山的经历。在这次会面后,秦观回到镇江并创作了《宿金山》和《金山晚眺》两首诗。从中可以看出,秦观对镇江的景色非常熟悉。根据这段内容,可以推断这篇创作背景是秦观在宋元丰七年秋天创作了这两首诗。 《长相思·铁瓮城高》创作背景详情»
《扬州慢》是宋代词人秦观创作的一首词。词人秦观的故乡高邮离镇江不远,他曾多次到镇江,对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生活经历,因此写出的《扬州慢》更加真切。与前面的《望海潮》相比,这首词的意境更加丰富。
词的上阕描写了过去的欢乐和记忆,写得非常鲜活。下阕则以《九辨》为托词,表达了词人对自己不如意的遭遇的感慨。考虑到秦观的生平经历,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中,这与《九辨》中的“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相呼应。词中还有“潘鬓点、吴霜渐稠”的描写,表达了词人的衰老之感和不遇之情。
这首词的特点是在雄伟壮丽的背景中融入了潇洒和柔婉的情感,既豪放又婉约,沉郁而又顿拙,感慨万千。起首三句描写了镇江的壮丽景色,特别是蒜山的描写非常生动。接下来的“开尊”二句表达了词人等待月亮升起的豪情壮志。这里与苏轼的《水调歌头》和黄庭坚的《念奴娇》有相似之处,都是写待月的情景。然后一句突然转到了扬州的灯火,虽然有些突兀,但却自然而流畅。扬州在长江北岸,离润州很近,是唐宋时期非常繁华的城市,词人的故乡就在扬州附近。这句词描写了词人在润州等待月亮时突然看到扬州的灯火,引起了他对扬州时光的回忆。可以说这句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接下来的词叙述了词人在扬州时的艳遇,用“绮陌”来形容扬州的街道,实际上是在形容扬州的繁华景象。最后一句“宛转歌”则表达了词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感慨。
总的来说,《扬州慢》通过对镇江和扬州的描写,以及对过去时光的回忆,表达了词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不如意遭遇的思考。词的意境丰富多样,既有豪放的气势,又有婉约的情感,给人以深深的感受。
《长相思·铁瓮城高》赏析详情»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他是汉族,出生于北宋高邮(今江苏)人。秦观曾担任太学博士和国史馆编修的官职。
秦观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他所写的诗词风格高古沉重,寄托了自己的身世,深深地触动人心。秦观生前的足迹留下了许多遗迹。例如,浙江杭州有秦少游祠,丽水有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和莺花亭;青田有秦学士祠;湖南郴州有三绝碑;广西横县有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和淮海书院等。秦观的墓地位于无锡惠山之北的粲山上,墓碑上刻有“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此外,还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等与秦观相关的文化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