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蟋蟀》原文赏析

  • tiān
    ·
    shuài
  • [
    sòng
    dài
    ]
    jiāng
    kuí
  • bǐng
    chén
    suì
    zhāng
    gōng
    huì
    yǐn
    zhāng
    zhī
    táng
    wén
    jiān
    shuài
    yǒu
    shēng
    gōng
    yuē
    tóng
    shòu
    zhě
    gōng
    xiān
    chéng
    shèn
    meǐ
    peí
    huí
    huā
    jiān
    yǎng
    jiàn
    qiū
    yuè
    dùn
    yōu
    xún
    shuài
    zhōng
    weí
    zhī
    shàn
    dǒu
    hǎo
    shì
    zhě
    huò
    sān
    èr
    shí
    wàn
    qián
    zhì
    meí
    lòu
    xiàng
    chǐ
    齿
    weí
    lóu
    guān
    zhù
    zhī
    láng
    xiān
    yín
    chóu
    gēng
    wén
    lòu
    shī
    湿
    tóng
    tái
    qīn
    shí
    jǐng
    shì
    céng
    tīng
    chù
    yīn
    zhèng
    mián
    xún
    zhù
    píng
    shān
    liáng
    shèn
    qíng
  • 西
    chuāng
    yòu
    chuī
    àn
    weí
    shuí
    pín
    duàn
    xiāng
    zhēn
    chǔ
    hòu
    guǎn
    yíng
    qiū
    gōng
    diào
    yuè
    bié
    yǒu
    shāng
    xīn
    shǔ
    bīn
    shī
    màn
    xiào
    luò
    dēng
    shì
    jiān
    ér
    xiě
    qín
    shēng
    shēng
    gēng

原文: 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辞甚美。予裴回末利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相关标签:宋词三百首咏物抒情齐天乐

译文及注释

译文:诗人庾信先是在吟《愁赋》,接着又听到一阵凄切的私语声,原来是蟋蟀在叫。露水打湿了门上的铜环,青苔侵入了井边的石板,这些地方都曾听到过它的叫声。哀怨的声音好像是在倾诉着什么,正当思妇失眠,起来寻找机杼,想织锦书寄给远方的时候。在列着画有青山的曲折屏风的闺房里,夜气凉透,孤居独宿,那是怎么样的心情啊!黑暗中西窗外又刮起了风雨,为什么这虫声老是应和着砧杵声,断断续续地响个不停呢?它在旅舍里迎接寒秋,在离宫中凭吊冷月,该是另有许多伤心的事罢!《诗经·豳风》中的《七月》篇曾描写过它,那些诗句像是率意而为之的。可笑的是世上那些无知小儿女,他们蹲在篱笆旁,兴高采烈地喊叫着:快拿灯来,有蟋蟀!殊不知如果将此虫声谱成琴曲,一声声地弹奏出来,听上去一定是更加悲苦的。

注释:齐天乐:词牌名又名《台城路》、《五福降中天》、《如此江山》。《清真集》、《白石道人歌曲》、《梦窗词集》并入“正宫”(即“黄钟宫”)。兹以姜词为准,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六仄韵。前片第七句、后片第八句第一字是领格,例用去声。亦有前后片首句有不用韵者。
丙辰岁:宁宗庆元二年(1196)。
张功父:名镃.张俊孙,有《南湖集》。张达可,张链旧字时可,与达可连名,疑是兄弟。
裴回:即徘徊。
中都:犹言都内,指杭州。
庾郎:指庾信,曾作《愁赋》,今唯存残句。
铜铺:装在大门上用来衔环的铜制零件。
屏山:屏风上画有远山,故称屏山。
砧杵(zhēnchǔ):捣衣石和棒槌。
候馆:迎客的馆舍。
离宫:皇帝出巡在外住的行宫。
豳(bīn)诗:指《诗·豳风·七月》,其中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句。
漫与:率意而为之。
写入琴丝:谱成乐曲,入琴弹奏。姜夔自 《齐天乐·蟋蟀》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姜夔的这首词是在宋宁宗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创作的。在这之前,张功父已经写了一首《满庭芳·促织儿》,描写了细腻如丝发的景物,将其形容得十分精妙。而姜夔则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创造了全新的意境。 《齐天乐·蟋蟀》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一

,情绪激荡。这里的“曲曲”形容屏风上的山水曲折多变,与思妇的情绪相呼应。她独自一人,夜晚的凉意更加凸显出她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是对现实的讽刺。词人以“帝王”、“儿童”来代指当时的统治者和人民,暗示他们对国家命运的漠不关心。帝王们只顾享乐,儿童们只知玩乐,而对于国家的衰败和人民的苦难却视而不见。这种对比使整篇词更加深刻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总的来说,姜夔的《听蟋蟀》以蟋蟀的鸣声为线索,通过描写不同人物的情感和对比现实与理想的对照,展现了词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意象,使整篇词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和思想深度。 《齐天乐·蟋蟀》赏析一详情»

赏析二

这篇赏析二主要讲述了一首以歌咏蟋蟀而著名的词篇。词中通过蟋蟀的鸣声,将诗人、思妇、客子、被幽囚的皇帝和捉蟋蟀的儿童等人巧妙地组织在一起,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面。词中不仅表达了自伤身世的喟叹,还揭示了北宋王朝的灭亡和南宋王朝苟且偷安、醉心于暂时安乐的可悲观实。词的写法有两个特点:富有音乐性和富有层次性和节奏感。富有音乐性指的是读者在阅读这首词后,除了进入词的意境,还能获得音乐上的美感享受。作者从蟋蟀的哀鸣声中获得灵感,通过艺术构思将各种声音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使读者能够听到或联想到夜晚的各种声响。这些声响并不是简单的摹拟或再现,而是作者通过诗歌形式创造出的一种音乐形象。词的最后两句表达了将词中的各种音响形象谱成乐曲的意图,说明作者对音乐的理解和追求。姜夔是南宋著名的音乐家,他精通音律,善于谱曲,这也为词中音乐性的展现提供了基础。 《齐天乐·蟋蟀》赏析二详情»

金朝诗人姜夔的照片
姜夔

姜夔(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出生于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音乐家,被誉为艺术全才。

姜夔的作品以空灵含蓄而著称,他在诗词、散文、书法和音乐方面都有出色的造诣。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深情和哲理,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他的散文作品则展现了他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独到见解。姜夔的书法风格独特,笔力雄健,被誉为一代宗师。他还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歌曲。

姜夔的代表作品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和《绛帖平》等。这些作品流传至今,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

姜夔于1221年去世,享年67岁。他的离世给南宋文坛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被誉为继苏轼之后又一位难得的艺术全才。他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猜您喜欢

次石湖书扇韵

宋代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忆王孙·番阳彭氏小楼作

宋代 姜夔

冷红叶叶下塘秋,长与行云共一舟。
零落江南不自由。
两绸缪,料得吟鸾夜夜愁。

蓦山溪·题钱氏溪月

宋代 姜夔

与鸥为客,绿野留吟屐。两行柳垂阴,是当日、仙翁手植。一亭寂寞,烟外带愁横。荷苒苒,展凉云,横卧虹千尺。
才因老尽,秀句君休觅。万绿正迷人,更愁入、山阳夜笛。百年心事,惟有玉阑知,吟未了,放船回,月下空相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