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风疾浪涌,我骑在神蟾背上遨游万里。好像曾经那样熟悉嫦娥妖媚娇娆的姿态。素面清雅不施粉黛。
在银河宫阙与金玉珠色里尽情遨游。俯瞰脚下尘寰,只见云雾缭绕。酒醉时偶然摇动月中桂树,人间便吹起阵阵凉风。
注释:
蟾背:指月宫。蟾即蟾蜍,俗称蛤蟆,月中的精灵。后汉书·天文志》刘昭注引张衡《灵宪浑仪》:“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是为蟾蜍。”后人就以蟾蜍为月的代称。
姮娥:即嫦娥。
粉黛:女子化妆用的白粉和青黑色的颜料。
银阙:为仙人或天帝所居。
《清平乐·风高浪快》译文及注释详情»
刘克庄的词作《清平乐》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他在月宫中遨游的情景。词人在月宫中虽然能够御气乘风,但仍然忘不了人间的凉热。词中的构思巧妙,令人叹为观止。
第一段描写了词人御气乘风,迅速到达万里之外的月宫。第二段描写了词人到达月宫后,身处九重天之上,俯瞰着脚下的尘寰,只见一片蒙蒙,浑然一体。词中的“曾识姮娥真体态”一句,表达了词人与姮娥相识的情感。这与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多欲乘风归去”的“归”字写得相似。词中的“素面原无粉黛”一句,暗示了月光的洁净,将美人的素面与月亮进行比较,形象性非常强烈。
下片描写了词人身处月宫的情景。词中的“俯看积气濛濛”一句,借用了《列子·天瑞篇》中的故事,表示词人离开人间已经很遥远。
最后的“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两句,是整首词的主旨所在。词中的“醉”字和“偶”字运用得恰到好处。这里描写的只是醉酒中偶然摇动月中桂树,却对人间产生了意外的好影响。这意味着一个人到了天上,一举一动都会对人间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既可以造福人间,也可能给人间带来灾害。
与王令的《暑旱苦热》诗相比,刘克庄的《清平乐》写作风格轻松明快。刘克庄的其他作品也表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如《运粮行》、《苦寒行》、《筑城行》等。这首词中的“人间唤作凉风”,也许是作者对清平世界的向往。整首词虽然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但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不超脱尘世。当他身处月宫远离人间时,仍然忘不了下界人民的炎热,希望能为他们带来一丝凉风。综合考虑作者其他关注民生疾苦的作品,可以说这首词可能也寄托了这种思想,而不仅仅是描写遨游月宫的幻想。
《清平乐·风高浪快》解析详情»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小令的分析。词人通过想象自己骑着蟾蜍在夜空中遨游,抵达月宫并见到嫦娥的形态和容貌,展现了浪漫的情感。词中使用了形容飞行速度的“风高浪快”和暗示月光皎洁的“素面原无粉黛”等描写,形象生动。
下片中,词人描绘了自己在天宫俯视人间的情景。他发现人间雾气混浊,与天上的月明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南宋政权的昏聩不明。通过“俯看积气濛濛”一句,词人表达了自己离开人间已很遥远的感觉。
最后两句“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是全词的命意所在。词人在天上饮酒后,偶然地摇动了月中的桂树,给人间带来了凉风。这表达了词人希望能从天上吹来一股政治清风,使南宋政权变得清明的愿望。
整篇赏析构思新奇,想象大胆,笔势飞动,具有豪迈的风格和浪漫主义的色彩。
《清平乐·风高浪快》赏析详情»
刘克庄(1187~1269),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他是宋末文坛的领袖,也是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其词风豪迈慷慨。他是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最大的一位。
刘克庄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并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他在辞赋创作中注重形式的变化和创新,提倡以意境为主导,强调诗歌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他的辞赋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抒发社会时事为主题,既有豪放激昂的作品,也有细腻婉约的作品。
刘克庄的诗歌作品以豪放慷慨著称,他的词作则更加富有个人情感和社会关怀。他的词风独特,既有豪放激昂的作品,也有细腻婉约的作品。他的词作在南宋文坛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克庄的诗论思想也具有重要意义。他提出了“诗以言志,词以言情”的观点,强调诗歌和词作的表达功能。他还提出了“诗以意为主,辞以文为辅”的理论,强调诗歌的意境和辞藻的运用。他的诗论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和理论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根据以上内容,可以补充刘克庄的出生和死亡年份为1187年和126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