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阙里当年语从心,至今踪迹尚难寻。
况君直至无心处,肯向人前话浅深。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也是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小名是沋郎,小字是季延,字是元晦,一字是仲晦,号是晦庵,晚年被称为晦翁。此外,他还被称为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等。
朱熹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祖籍是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他的家族是汉族。
朱熹被世人尊称为朱子,他是自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他对儒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发展,提出了“格物致知”、“致良知”等重要理论,对后世的儒学影响深远。
除了儒学,朱熹还涉猎诗词创作,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而著称。他的教育思想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主张“教学相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
朱熹于1200年4月23日去世,享年70岁。他被谥号为文,又被称为朱文公,以表彰他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卓越贡献。
先生谏疏莫与传,忠愤激烈号旻天。
却怜广文官舍冷,只与文字相周旋。
上书乞得聊自屏,清坐日对铜炉烟。
功名驰骛往莫悔,铅椠职业今当专。
要将报答陛下圣,矫首北阙还潸然。
属词比事有深意,凭愚护短惊群仙。
□言未秉太史笔,自幸已执留台鞭。
果然敕遣六丁取,香罗漆匣浮桐川。
阴凝有戒竦皇鉴,阳剥欲尽生玄泉。
明年定对白虎殿,更诵大学中庸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