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原文赏析

  • zhōng
    nián
  • [
    táng
    dài
    ]
    zhèng
  • qín
    yún
    dàn
    dàn
    tiān
    xīn
    nián
    jǐng
    xiàng
    zhōng
    nián
  • qíng
    duō
    zuì
    hèn
    huā
    chóu
    fāng
    zhī
    jiǔ
    yǒu
    quán
  • tái
    mǎn
    qiáng
    xún
    shēng
    chūn
    tián
  • shuaī
    chí
    tiān
    shī
    xué
    gēng
    qián
    gǎi
    shǔ
    lián

原文: 漠漠秦云淡淡天,新年景象入中年。
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
苔色满墙寻故第,雨声一夜忆春田。
衰迟自喜添诗学,更把前题改数联。


相关标签:春天追忆愁绪

鉴赏

这首诗是郑谷在中年时期对自己的感受的表达。诗人当时居住在长安,迎接着新春的到来。长安的天空被秦云笼罩,显得淡淡而朦胧,这是西北春天的典型景象。诗人看到这样的景象,自然会想到又一个春天来到了人间。但随之而来的是对自己年岁增长的感慨,他开始品尝到中年的滋味。

中年往往是人生中感受最深切的时期。青春已逝,未来的日子还有多少,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心情复杂。诗中并没有过多的描写,只是通过对花无语和借酒浇愁这两个细节,将那种思绪纷繁的心理状态展现出来,用简洁而含蓄的笔墨表达出来。

那么,诗人到底在想些什么呢?下面的两句给了我们一些提示。故第指的是旧时的住宅。寻找旧时的住宅,只见墙上长满了苔藓,斑驳不清,意味着追忆往事,遗迹模糊。春田指的是家乡的农田。夜晚的雨声唤起了对家乡农田的回忆,暗示着要放弃官职回归隐居,安度余生。上句是回顾,下句是展望,正是中年人典型的思考活动。通过故第、春田、苔藓、雨声等事物的描写,诗人形象地表达了这种思考活动,生动而概括。

然而,过去的已经无法追寻,未来也未必能预料;现实的困境难以摆脱,衰老的岁月无情地流逝。在这种矛盾的交织中,除了翻出旧诗稿来修改几遍,琢磨一下自己作诗的技巧,还能用什么方法来排遣内心的烦恼呢?诗的结尾两句表面上说的是自喜,实际上是在年事已高、无所作为的情况下的自我安慰。透过外表的平静氛围,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无聊和孤寂。

郑谷的诗以轻巧流利而著称,反映了他生活面不广的特点,这一点在这首诗中也得到了验证。这首诗涉及到中年的苦闷,虽然有时代政治的影响,但主要还是限于个人的感受,社会意义不大。然而,诗的文笔清新,思想深沉,尤其擅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凝蓄的情感,使其作品属于上乘之作。 《中年》鉴赏详情»

唐代诗人郑谷的照片
郑谷

郑谷(约851~910)是唐朝末期的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出生于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他在僖宗时期考中进士,担任过都官郎中的官职,因此被人称为郑都官。他以《鹧鸪诗》而得名,被人称为郑鹧鸪。

郑谷的诗作大多写景咏物,展现了士大夫的闲情逸致。他的诗风清新通俗,但有时也流于浅率。他曾与许裳、张乔等人进行唱和往还,被称为“芳林十哲”。

郑谷原有的诗集已经散佚,只存有《云台编》一部作品。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日期和细节,目前没有详细的记录。

猜您喜欢

唐代 郑谷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淮上与友人别

唐代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慈恩寺偶题

唐代 郑谷

往事悠悠添浩叹,劳生扰扰竟何能。故山岁晚不归去,
高塔晴来独自登。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吟馀却起双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