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雨过水明霞》原文赏析

  • táng
    duō
    lìng
    ·
    guò
    shuǐ
    míng
    xiá
  • [
    sòng
    dài
    ]
    dèng
    yǎn
  • guò
    shuǐ
    míng
    xiá
    cháo
    huí
    àn
    dài
    shā
    shēng
    hán
    feī
    tòu
    chuāng
    shā
    kān
    hèn
    西
    fēng
    chuī
    shì
    huàn
    gēng
    chuī
    luò
    tiān
  • háo
    huá
    yòu
    xié
    shuō
    xìng
    wáng
    yàn
    shuí
    jiā
    weí
    yǒu
    nán
    lái
    shǔ
    yàn
    míng
    yuè
    宿
    huā

原文: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相关标签:写景孤独感伤爱国唐多令

译文及注释

译文:大雨过后,彩霞将水面照得十分明亮,潮水从江岸上退去后,岸上留下一些沙痕。落叶声声,寒意穿透窗纱。可恨西风将世代吹换,更将我吹落到天涯。
昔日豪华之地今天已经寂寞萧条,乌衣巷口太阳向西落去。说历史兴亡,燕子飞入谁家?只有往南飞回的无数大雁,在明月下,栖宿在芦花丛中。

注释:唐多令:词牌名,又名《糖多令》《南楼令》《箜篌曲》等。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韵。
水明霞:彩霞照亮了水面。
西风吹世换:以季节变换暗示朝代的更替。
豪华:用形容词代指金陵,因其是六朝的京城,以豪华著称。
乌衣:即乌衣巷,金陵城内街名,位于秦淮河之南。 《唐多令·雨过水明霞》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邓剡,是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他是南宋灭亡之后被俘的一位文人。在他被俘后,他被带到了建康(今南京),在那里他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南宋灭亡后的时期。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但在面对强大的敌人入侵时,南宋最终被灭亡了。邓剡作为南宋的子民,亲眼目睹了这一悲剧的发生。

邓剡被俘后被带到了建康,这个曾经是南宋的都城。建康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曾经是六朝时期的首都。然而,南宋灭亡后,建康成为了敌人的统治下的城市。邓剡在这个城市中感受到了南宋的沦亡和国家的破碎。

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剡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表达了他对南宋灭亡的痛苦和对国家的思念之情。他用深沉的笔触描绘了南宋的繁华和辉煌,以及现在的荒凉和寂寞。他通过词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表达了他对南宋的怀念和对国家的忠诚。

这首词不仅是邓剡个人的感受和表达,也代表了当时南宋子民的心声。他们经历了国家的灭亡和流离失所,对故土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忠诚成为了他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

这首词以其深情和悲壮的氛围,成为了南宋灭亡后文人的代表作之一。它记录了邓剡和他的同胞们在南宋灭亡后的心路历程,也成为了后人了解南宋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 《唐多令·雨过水明霞》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剡的《秋江》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词,与同时期的《浪淘沙》有着相似的感慨、景象和意境。词中描述了一场大雨过后的景象,夕阳斜照下,彩霞映照着清澈的水面,大潮汹涌后又渐渐退去,留下了沙痕。词人通过窗纱听到了落叶的声音,感受到了秋意袭来,这是一幅凄凉的黄昏秋江图。在这样的情景下,词人倍加伤感。

词中的“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表达了词人对时代变革和朝廷更迭的无奈和失落。词人将自己比作被西风吹落天涯的枯叶,形象地描绘了自己的流落和无依无靠的境地。这种比喻也在北朝的乐府民歌中有所体现,形象鲜明地表达了人民在战乱中逃亡的景象。词人用“天涯”来强调自己的远离和无法归还的哀怨之情。

上片中,词人描绘了自己的落寞和无根无绪的状态,为下片中表达的寂寞心情做铺垫。下片中的“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描述了建康的繁华和南宋王朝的辉煌,但现在却变得萧条和寂寞。词中带有一定的嘲讽意味,词人通过燕子飞入新巢来比喻南宋遗民变节奉敌,表达了自己对这种行为的深深嘲讽,同时也表明了他坚守节操、不愿仕于新朝的决心。

最后,词人通过观察空阔的水和天空,发现“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这几笔勾勒出了另一幅凄清的寒汀芦雁图。词人将群雁置于明月和芦花之中,寄托了他对乱离中的人民的同情之情。虽然是群雁,但却没有领导者,没有凄凉的栖身之处,真是可怜之极。

邓剡的《秋江》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表达词人的情感,展现了对时代变革和人民遭遇的思考和关怀。词中的意象和嘲讽都很鲜明,给人以深深的触动和思考。 《唐多令·雨过水明霞》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邓剡的照片
邓剡

邓剡(1232-1303),字光荐,又字中甫,号中斋,庐陵人(今江西省吉安县永阳镇邓家村)。他是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和词作家,被誉为第一个为文天祥作传的人。

邓剡与文天祥、刘辰翁是白鹭洲书院的同学,他们三人在书院中共同学习,相互影响。邓剡以才情出众而闻名,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邓剡在文天祥被贬谪期间,为他撰写了传记,记录了文天祥的忠诚和爱国精神。这使得邓剡成为第一个为文天祥作传的人,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除了为文天祥作传,邓剡还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众疾苦的同情。他的作品多以咏史抒怀为主题,描绘了南宋末年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邓剡的诗词作品以其深情和豪放的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民众的关怀。他的词作品也广泛流传,被后人称为“邓词”。

邓剡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辛酸。他在南宋末年的动荡时期,目睹了国家的衰败和人民的苦难,这使得他对国家的命运充满了忧虑和担忧。他在1303年去世,结束了他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的一生。

猜您喜欢

浣溪沙·春到青门柳色黄

五代 冯延巳

春到青门柳色黄,一梢红杏出低墙,莺窗人起未梳妆。
绣帐已阑离别梦,玉炉空袅寂寥香。闺中红日奈何长。

感皇恩(生日示妹)

宋代 程大昌

身寿又康强,谢天将并。耳目聪明行步壮。登高挥翰,不用瞠眉扶杖。华堂偕老处,儿孙王。
只恨萍蓬,他乡浮荡。回首故山便惆怅。今年生日,忽似还家模样。当缘风絮韫,来赓唱。

感皇恩(次任为慈围寿,是年慈闱六

宋代 赵孟坚

一百二十年,两番甲子。前番风霜饱谙矣。今番甲子,一似腊尽春至。程程有好在,应惭愧。
莫道官贫,胜如无底。随分杯筵称家计。从今数去,尚有五十八生朝里。待儿官大,做奢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