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厚地高天》原文赏析

  • diǎn
    jiàng
    chún
    ·
    hòu
    gāo
    tiān
  • [
    jìn
    xiàn
    dài
    ]
    wáng
    guó
    weí
  • hòu
    gāo
    tiān
    shēn
    jiào
    píng
    shēng
    zuǒ
    xiǎo
    zhaī
    huí
    xuàn
  • liáo
    shēng
    qián
    kūn
    shuāng
    lín
    zuò
    hóng
    fēn
    fēn
    duò

原文: 厚地高天,侧身颇觉平生左。小斋如舸,自许回旋可。
聊复浮生,得此须臾我。乾坤大,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


相关标签:婉约生活感慨点绛唇

译文及注释

译文:当我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之间时,我渐渐感到自己的一生似乎事事都不顺利。但幸好我还有一个像小船一样的书斋,在那里我可以自由自在地发挥。姑且在这虚幻的人生中,我暂时获得了真正的自我。天地如此之大,我独自坐在经过霜的树林中,看着那些红叶纷纷坠落。

注释:点绛唇:词牌名,此调因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共有四十一字。上阕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下阕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
侧身:置身。左:不当,不顺;错误。平生:手稿本、《乙稿》、陈本作“生平”。
小斋(zhāi):指书房。舸(gě):船。
自许:自信。回旋:转动,施展。
聊复:姑且。浮生:老庄以人生在世,虚浮无定。后世相沿称人生为浮生。
须臾:片刻,短暂。
乾坤:指天地。杜甫《野望》诗:“纳纳乾坤大,行行郡国遥。”大:音duò。 《点绛唇·厚地高天》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一首词的创作时间和地点的介绍。这首词出自于《人间词》乙稿,乙稿的创作时间大致在1906年5月至1907年10月之间。然而,乙稿中也包含了一些1906年之前的作品。根据陈《谱》的记载,这首词可能是在苏州时期创作的,具体时间可能是在1904年秋季或1905年。 《点绛唇·厚地高天》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词的分析。词的上片首句表明了作者要以哲人的眼光来审视人生的广阔和悠久。接下来的句子则表达了人生中的苦痛和迷失感,暗示了人生的悲观基调。作者通过比喻,将人生比作一个小船,只能忍受苦痛和逆境,而众生也只是为了生存而周折回旋,这种境况令人感到可哀。

下片继续探讨人生的意义。人类不断繁衍后代,但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短暂的,而且在苦痛中逐渐走向死亡。作者以形象的方式回答了如何面对这种可哀的人生,描述了自己独自坐在霜林中,红叶纷纷飘落的景象。这里的“乾坤大”与上片的“厚地高天”相呼应,强调了作者的渺小和短暂。整首词通过诗化的思辨语言和形象描写,展示了人生的无常和苦痛,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这首词的优点在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叔本华的哲学观点,说明了人生的无常和苦痛。然而,缺点在于形象化的描写不够充分,直观性不强。 《点绛唇·厚地高天》赏析详情»

猜您喜欢

点绛唇(丙寅秋社前一日溪光亭大雨作)

宋代 张元干

山暗秋云,暝鸦接翅啼榕树。故人何处。一夜溪亭雨。
梦入新凉,只道消残暑。还知否。燕将雏去。又是流年度。

点绛唇

宋代 王安中

岘首亭空,劝君休堕羊碑泪。
宦游如寄。
且伴山翁醉。
说与鲛人,莫解江皋珮。
将归思。
晕红萦翠。
细织回文字。

点绛唇

宋代 张元干

醉泛吴松,小舟谁怕东风大。旧时经过。曾向垂虹卧。
月淡霜天,今夜空清坐。还知么。满斟高和。只有君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