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诗五首·其四》原文赏析

  • cóng
    jūn
    shī
    shǒu
    ·
  • [
    liǎng
    hàn
    ]
    wáng
    càn
  • cháo
    qiáo
    bái
    jīn
  • xiāo
    yáo
    shàng
    zuǒ
    yòu
    wàng
    jūn
  • lián
    fǎng
    wàn
    sōu
    dài
    jiǎ
    qiān
    wàn
    rén
  • shuài
    dōng
    nán
    jiāng
    dìng
    xūn
  • chóu
    yùn
    weí
    yóu
    shèng
    jūn
  • hèn
    shí
    móu
    zhū
    guān
    chén
  • gōng
    zhōng
    jiān
    neì
    weī
    huà
    suǒ
    chén
  • weí
    wán
    shì
    yán
    yóu
    bài
    qín
  • yǒu
    cān
    chéng
    kuì
    tán
    rén
  • suī
    qiān
    dāo
    yòng
    shù
    fèn
    báo
    shēn

原文: 朝发邺都桥,暮济白马津。
逍遥河堤上,左右望我军。
连舫逾万艘,带甲千万人。
率彼东南路,将定一举勋。
筹策运帷幄,一由我圣君。
恨我无时谋,譬诸具官臣。
鞠躬中坚内,微画无所陈。
许历为完士,一言犹败秦。
我有素餐责,诚愧伐檀人。
虽无铅刀用,庶几奋薄身。


相关标签:写人赞美豪迈

译文及注释

译文:早晨从邺都桥出发,傍晚就渡过白马津。
悠然地漫步在河堤之上,四处都能看到我方的士兵。
相连的战船超过一万艘,穿着铠甲的将士成千上万。
出征的队伍沿着东南方向的道路前进,将建立一举平定孙权的功勋。
作战的计谋策划于中军帐中,一切的计谋都有圣明的主公决断。
可惜我没有适合时宜的计谋,只是一个充数的臣僚罢了。
我兢兢业业地置身于杰出人才之间,微小的计谋都提不出来。
许历是一个普通将士,都能提出打败秦军的计策。
我享受着俸禄,提不出计策,实在愧对那些有功的人。
我虽然才力低下,也希望用微薄的力量去奋斗。

注释:济(jì):渡过。白马津:渡口名,在今河南滑县东北,距邺都百余里。
逍遥:悠游自得的样子。
舫(fǎng):船。连舫:船船相连。逾:超过。
带甲:指全副武装的士兵。甲:古代军人作战是穿的护身服装。千万人:极言其多。
率:循,沿着。东南路:孙权在东南方,故言。
定:成功。一举勋:一举成就的大功业。
筹策:计谋。帷幄:军用的帐篷。
一由:全凭。圣君:指曹操。
时谋:适时的计谋。
诸:“之于”的合音。具官臣:充数之臣。具:充作。这里是诗人自谦之词。
鞠躬:原意是恭敬,这里是效力、服务的意思。中坚:古代主将所在的中军部队,是全军主力。这里指军队中最重要的部门。
微画:小小的计谋。画,谋划、计策。
许历:赵国人,曾为赵奢出谋划策而败秦军。完士:凡士,普通人。
一言:一席话,此指计策。
素餐:无功而受禄.
伐檀:指《诗·魏风·伐檀》篇。
铅刀:铅质的刀,言其饨劣,喻才力低下。诗人自谦之词。
庶几:表希冀之词。薄身:微小的力量。 《从军诗五首·其四》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诗可以分为三个段落进行赏析。

第一段,从“朝发邺都桥”到“将定一举勋”,歌颂了统一而战的战争。诗人漫步在河提之上,眼前是严整的军旅和无数的战船,他内心充满了必胜的信念。这一段描绘了战争的壮丽场面和诗人的豪情壮志。

第二段,从“筹策运帷幄”到“微画无所陈”,歌颂了曹操的智勇。诗人称赞曹操在统帅运策帷幄、指挥若定之际的才智和勇气。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不能替曹操出谋献策而感到惭愧的情感。这一段展示了曹操的英明才智和诗人对他的敬佩之情。

第三段,剩下的四句,诗人表明自己要像许历一样,不惜自身微薄之力,也要决心竭诚尽力投入征战。这一段表达了诗人的决心和奋斗精神,他愿意为统一而战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决心和奋斗精神使整首诗的气氛更加激昂和浑厚。

整首诗的格调激昂浑厚,既有声威和实力的展示,又有情感的波动。通过描绘战争的场面和英雄人物的形象,诗人表达了对统一战争的热爱和对曹操的敬佩。整首诗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奋斗精神,给人以激励和鼓舞。 《从军诗五首·其四》赏析详情»

两汉诗人王粲的照片
王粲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他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建安七子”之一。由于他的文才出众,被誉为“七子之冠冕”。

王粲最初在刘表的府中任职,后来转投曹操。他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擅长作诗。他的诗作以豪放洒脱、意境深远而著称,被誉为“建安风骨”。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事的思考为主题,表达了他对乱世的忧虑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王粲的文学才华备受赞誉,他的作品被广泛传播,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被后人收入《文选》等文集,成为后世文人学习的范本。

关于王粲的生平和死亡,具体的细节不太清楚。根据史书记载,他生于177年,逝世于217年,享年40岁。他的具体死因和死亡地点等信息目前无法确定。然而,他的文学成就和影响力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研究。

猜您喜欢

放后遇恩不沾

唐代 李白

天作云与雷,霈然德泽开。
东风日本至,白雉越裳来。
独弃长沙国,三年未许回。
何时入宣室,更问洛阳才。

东鲁门泛舟二首

唐代 李白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

来日大难

唐代 李白

来日一身,携粮负薪。
道长食尽,苦口焦唇。
今日醉饱,乐过千春。
仙人相存,诱我远学。
海凌三山,陆憩五岳。
乘龙天飞,目瞻两角。
授以神药,金丹满握。
蟪蛄蒙恩,深愧短促。
思填东海,强衔一木。
道重天地,轩师广成。
蝉翼九五,以求长生。
下士大笑,如苍蝇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