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旅思》原文赏析

  • shēng
    chá
    ·
  • [
    qīng
    dài
    ]
    weǐ
  • chǐ
    guò
    jiāng
    shān
    wàn
    diǎn
    cháng
    huái
    shù
    shí
    shàng
    shuǐ
    chán
    chán
    liú
    qīng
  • liù
    yuè
    beǐ
    fēng
    hán
    luò
    cháo
    chuān
    穿
    yún
    lín
    heī
    xíng
    rén

原文: 一尺过江山,万点长淮树。石上水潺潺,流入青溪去。
六月北风寒,落叶无朝暮。度樾与穿云,林黑行人顾。


相关标签:婉约羁旅写景山水思念生查子

译文及注释

一尺过江山,万点长淮树。石上水潺潺,流入青溪去。
【注释】一尺:形容远山低矮。长淮:淮河。青溪:三国时吴国所凿东渠,经今南京入秦淮河。

六月北风寒,落叶无朝暮。度樾与穿云,林黑行人顾。
【注释】度樾:经过树荫遮蔽之处。樾:道旁成荫树木。 《生查子·旅思》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一尺:形容远山低矮。- 一尺是一个长度单位,用来形容远山的高度很低矮,意味着山势不高。

长淮:淮河。- 长淮指的是淮河,淮河是中国第三大河流,流经安徽、江苏等地。

青溪:三国时吴国所凿东渠,经今南京入秦淮河。- 青溪是指三国时期吴国所开凿的东渠,它经过今天的南京市,最终注入秦淮河。青溪因其水质清澈而得名。

度樾:经过树荫遮蔽之处。樾:道旁成荫树木。- 度樾指的是经过被树荫遮蔽的地方,樾是指道路旁边的成荫树木。这里描述了一条道路经过树荫处的景象。 《生查子·旅思》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描述了一幅山水画面,通过描绘远山丛树、清冽的泉水和青溪的景象,表达了旅途中的思绪和感受。

首先,诗人描述了远山丛树逐渐远去的景象。这里的远山丛树可能代表着旅途中的远方,而它们的逐渐远去则暗示了旅行的不断前进。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开阔和自由的感觉。

接着,诗人描绘了身旁清冽的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最终汇入青溪。这里的泉水和青溪可能象征着生命的源泉和旅途中的清凉和宁静。泉水的流动和汇入青溪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旅途中的经历和融入新环境的过程。

然后,诗人提到尽管是六月盛夏,但在阴森的山道中,仍然感受到风寒林黑,晨昏难辨。这里的阴森和风寒林黑可能代表着旅途中的困难和挑战,而晨昏难辨则暗示了旅途中的辛劳和疲惫。这种对旅途的描绘,增加了诗歌的情感和层次。

最后,诗人指出虽然未明写“旅思”,但“旅思”已经自然地呈现出来。这里的“旅思”指的是旅途中的思绪和感受。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和旅途中的困难,诗人成功地表达了旅途中的思考和感悟。

总的来说,这篇赏析通过写景的方式,展现了旅途中的景色和情感。通过描绘远山丛树、清冽的泉水和青溪,以及阴森的山道和旅途中的困难,诗人成功地表达了旅途中的思绪和感受。这篇赏析给人一种清新、自由和思考的感觉,让人对旅途中的经历和感悟产生共鸣。 《生查子·旅思》赏析详情»

清代诗人吴伟业的照片
吴伟业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他出生于江苏太仓,祖父始迁江苏太仓,是汉族。吴伟业是崇祯进士,被誉为江左三大家之一,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他也是娄东诗派的开创者。

吴伟业擅长七言歌行,他最初学习的是“长庆体”,后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新吟风格,被后人称之为“梅村体”。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豪放洒脱为特点,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作流传广泛,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吴伟业的具体生平和死亡的细节,文献中并没有详细记载。

猜您喜欢

早行

宋代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望江南·燕塞雪

宋代 华清淑

燕塞雪,片片大如拳。蓟上酒楼喧鼓吹,帝城车马走骈阗。羁馆独凄然。
燕塞月,缺了又还圆。万里妾心愁更苦,十春和泪看婵娟。何日是归年。

江行

宋代 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