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眼》原文赏析

  • yàn
    yǎn
  • [
    míng
    dài
    ]
    féng
    mèng
    lóng
  • míng
    yǒu
    fēng
    zhě
    jīng
    chéng
    dài
    yòng
  • cháng
    shì
    jiā
    yàn
    jià
    weì
    dìng
  • hái
    shǐ
    使
    mén
    rén
    wǎng
    jīn
    guī
  • mén
    rén
    chí
    yàn
    guī
    gōng
    leì
  • mén
    rén
    jiān
    chèng
    shì
  • gōng
    yuē
    xiàng
    guān
    yàn
    yǒu
    yǎn
    jīn
    zhī
    yuē
    xián
    weī
    zhí
    shí
    gōng
    xìng
    yǒu
    yín
    lìng
    ér
    píng
    zhī
  • gōng
    wǎn

原文: 明有陆庐峰者,于京城待用。
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
既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
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
门人坚称其是。
公曰:“向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
”公大惋惜。


相关标签:初中文言文寓言故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明朝有一位叫陆庐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他曾经在集市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价格有争议没有定。已经到了府邸之后,让仆人前往,用一两银子把砚台买回来。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觉得它不像原来的砚台而感到惊讶。仆人坚持说就是这个砚台。陆庐峰说:“先前的砚台有个‘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有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弃它有一点凸,路上正好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余的银两,叫他打磨一下使它平整了。”陆庐峰十分惋惜。这个砚台的价值就在于这个八哥眼。

注释:
待用:等待(朝廷)任用。
尝:曾经。
既:已经。
邸:官办的旅馆。
金:银子。
易:交易。
是:对的。
鸲鹆qu yu:鸟名,俗称“八哥”。
何:为什么。
值:遇到。 《砚眼》译文及注释详情»

明代诗人冯梦龙的照片
冯梦龙

冯梦龙(1574-1646)是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他出生于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出身士大夫家庭。他的兄弟梦桂擅长绘画,弟弟梦熊是太学生,曾从冯梦龙学习《春秋》,并有诗作流传。三兄弟合称“吴下三冯”。

冯梦龙是明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戏曲、诗歌等多个领域。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喻世明言》,这是一部以讽刺和幽默手法揭示社会弊端的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洞察力,深受读者喜爱,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了《喻世明言》,冯梦龙还创作了许多其他优秀的作品,如《醒世恒言》、《警世通言》等。他的作品以生动的人物形象、精彩的情节和独特的语言风格著称,展现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冯梦龙在文学创作之外,还从事戏曲创作和研究。他对戏曲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整理和编辑传统戏曲剧本方面。他曾整理过《西华山》、《牡丹亭》等戏曲作品,为后世的戏曲研究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冯梦龙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坎坷。他曾历经明朝末年的动荡和战乱,多次迁居和流亡。最终,他在明朝灭亡后的清朝初年去世,享年72岁。冯梦龙的文学成就和对戏曲的贡献使他成为明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播和研究。

猜您喜欢

不识自家

未知 佚名

曩有愚者,常于户外县履为志。
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
其妻收履。
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
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
”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纥干狐尾

未知 佚名

并州有纥干者,好戏剧。
邑传言有狐魅,人心惶。
一日,纥干得一狐尾,缀于衣后,至妻旁,侧坐露之。
其妻疑为狐魅,遂持斧欲斫之。
纥干亟云:“吾非魅。
”妻不信。
走,至邻家,邻家又以刀杖逐之。
纥干叩头谢:“我纥干也,第戏剧耳,何意专杀我?”

二鹊救友

未知 佚名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
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
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
未几,一鹳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
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
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
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盖二鹊招鹳援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