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原文赏析

  • xià
  • [
    sòng
    dài
    ]
    kòu
    zhǔn
  • xīn
    yǎo
    yǎo
    chí
    chí
    shēn
    yuàn
    rén
    liǔ
    chuī
  • cháng
    láng
    wén
    yàn
    qīng
    hán
    weī
    mài
    qiū
    shí

原文: 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
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



译文及注释

译文:离开相位后总是茫然无所适从,连思想都变得呆迟。在这深院中只有杨柳和我相伴。
日暮时分,听到长廊上的喃喃燕语,一场微雨,使人觉得有几分凉意,原来正是麦秋时。

注释:
离心:指离开相位时的心情。
杳(yǎo)杳:深暗幽远。这里有茫然无所适从之意。
迟迟:迟缓。
麦秋:指初夏。因秋天是谷物成熟的季节,而初夏是麦子成熟的时节。 《夏日》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诗人寇准在担任北宋宰相期间的经历。寇准在任期间,曾督战澶州,并成功达成了澶渊之盟。然而,他后来却遭到了王钦若等人的排挤,最终被罢免了宰相职务。这首诗是寇准在离任后,因为触景生情而创作的。 《夏日》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傍晚的美景和宜人的气候。诗人通过捕捉景物的特点来写作,一方面描绘了夏日的风景,另一方面间接对比了诗人被贬后的闲适生活,表达了他对被贬后的不满和郁闷的心情。整首诗清雅自然。

诗中的典型环境是初夏傍晚时分的深院。初夏是麦子成熟的季节,而秋天是收获谷物的季节。诗中提到的“麦秋”指的是麦子成熟的初夏(农历四月)。此时,天气凉爽,微雨细密,燕子归巢,深院长廊中传来低语声。鸟儿在欢快地鸣叫,而人们却无言以对。只见杨柳低垂,这一幕勾起了诗人的思绪。诗人寇凖受到王维、韦应物等人的诗歌影响,他们的诗作广为流传。王维的诗歌以描写农事为主,被称为农家诗。而韦应物则多写田园风物,语言简洁。诗人学习了王维和韦应物的诗风,因此有了“麦秋”之说。诗人在《春日登楼怀旧》中的“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一句,只是将韦应物《滁州西涧》中的“野渡无人舟自横”扩大为一联。而这首诗中的“离心杳杳”和“深院无人柳自垂”一语,也有点类似于“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味。

诗中的“离心杳杳思迟迟”一句,涉及到整首诗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的韵语“麦秋”与农事息息相关。而“深院无人”是诗人视线所及的范围。整首诗的笔触由近及远,既表达了诗人无心离去,又描绘了月前的思绪缓缓涌上心头,为后文的描写铺垫。因此,“思迟迟”一语实际上是整首诗的主题语,随后推演开来,移动视点,先写深院,再写长廊,最后写广袤无垠和“麦秋”季节,由近及远,一一分咏,韵致也逐渐流露出来。整首诗的构思自然平实,从诗人的“离心”和思绪开始,一直延伸到广袤无垠的大自然和时令,堪称宏逸。 《夏日》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寇准的照片
寇准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诗人。他出生在汉族的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在太平兴国五年,他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大理评事,后来担任归州巴东和大名府成安县的知州。天禧元年,他被任命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后来又升任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

然而,在天圣元年(1023)九月,寇准被贬为衡州司马。当时他已经病重,但还是按照诏令前往衡州(今衡阳)就任。不久后,他在竹榻上病逝。他的妻子宋氏上书请求将他的遗体迁回故乡安葬。皇佑四年,皇帝下诏让翰林学士孙抃撰写神道碑,碑文的篆刻首字为“旌忠”。

寇准擅长诗歌和文学,他的七绝尤其有韵味。现在传世的《寇忠愍诗集》共有三卷。

猜您喜欢

应制太清楼观书

宋代 寇准

仙禁开书府,神毫纪格言。
简编包舜禹,围范总乾坤。
稽古崇契教,斯文闢圣门。
从游观奥秘,何以报宸恩。

题花

宋代 寇准

繁花昨夜香苞裂,露裛风吹照野时。
能与离人添怅望,一时留与子规啼。

宋代 寇准

苍芷溪烟晻霭山,翛然城角起天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