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钱塘江的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溅起的浪花拍打向钓鱼台。
到处人山人海,大家一边观潮一边赞叹江潮阵容壮阔,犹如铁甲战马从容杀敌后回返。
注释:雪花:浪花。
鱼台:即钓台,在钱塘江中段的富春江边,相传为东汉严光(子陵)隐居垂钓处。
人山纷赞:聚集观潮的人很多,大家一边观潮一边赞叹阵。
容阔:指江潮像千军万马排列成的阵容,非常壮阔。
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借喻雄师劲旅。
《七绝·观潮》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1957年9月11日,毛泽东在杭州视察工作期间,恰逢钱塘江传统的观潮节。毛泽东和他的随从人员穿着轻便的服装,前往观潮的最佳地点盐官镇。然而,由于人山人海,他们不得不改变计划,前往镇郊七里庙附近观潮。在那里,毛泽东面对钱塘江凝视着,思考着,最终吟成了这首《七绝·观潮》。 《七绝·观潮》创作背景详情»
了第三联“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就是一个转折点。前两联写的是钱塘潮的气势,而第三联则突然转向了诗人自己的感受和观感。这种转折的手法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接下来的两联“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则是对钱塘潮的再次描写,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进一步凸显了潮水的浩大和壮丽。最后一联“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是诗人对自己的期许和追求,他希望能够超越现有的视野,登上更高的层次,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这样的结尾给人一种豪情万丈的感觉,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诗的语言简练明快,用词精准,形象生动。通过对钱塘潮的描写,诗人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和恢弘,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诗人通过对潮水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于人生的追求和向往,展示了自己的气势和胸怀。整首诗气势磅礴,给人以震撼和激励。
总之,这首《七绝·观潮》通过对钱塘潮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和恢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追求和向往。诗人的气势和胸怀与钱塘潮的气势相得益彰,给人以震撼和激励。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用词精准,形象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篇,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