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观潮》原文赏析

  • jué
    ·
    guān
    cháo
  • [
    jìn
    xiàn
    dài
    ]
    máo
    dōng
  • qiān
    tāo
    gǔn
    gǔn
    lái
    xuě
    huā
    feī
    xiàng
    diào
    tái
  • rén
    shān
    fēn
    zàn
    zhèn
    róng
    kuò
    tiě
    cóng
    róng
    shā
    huí

原文: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相关标签:地方写景赞美

译文及注释

译文:钱塘江的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溅起的浪花拍打向钓鱼台。
到处人山人海,大家一边观潮一边赞叹江潮阵容壮阔,犹如铁甲战马从容杀敌后回返。

注释:雪花:浪花。
鱼台:即钓台,在钱塘江中段的富春江边,相传为东汉严光(子陵)隐居垂钓处。
人山纷赞:聚集观潮的人很多,大家一边观潮一边赞叹阵。
容阔:指江潮像千军万马排列成的阵容,非常壮阔。
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借喻雄师劲旅。 《七绝·观潮》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1957年9月11日,毛泽东在杭州视察工作期间,恰逢钱塘江传统的观潮节。毛泽东和他的随从人员穿着轻便的服装,前往观潮的最佳地点盐官镇。然而,由于人山人海,他们不得不改变计划,前往镇郊七里庙附近观潮。在那里,毛泽东面对钱塘江凝视着,思考着,最终吟成了这首《七绝·观潮》。 《七绝·观潮》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了第三联“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就是一个转折点。前两联写的是钱塘潮的气势,而第三联则突然转向了诗人自己的感受和观感。这种转折的手法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接下来的两联“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则是对钱塘潮的再次描写,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进一步凸显了潮水的浩大和壮丽。最后一联“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是诗人对自己的期许和追求,他希望能够超越现有的视野,登上更高的层次,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这样的结尾给人一种豪情万丈的感觉,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诗的语言简练明快,用词精准,形象生动。通过对钱塘潮的描写,诗人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和恢弘,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诗人通过对潮水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于人生的追求和向往,展示了自己的气势和胸怀。整首诗气势磅礴,给人以震撼和激励。



总之,这首《七绝·观潮》通过对钱塘潮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和恢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追求和向往。诗人的气势和胸怀与钱塘潮的气势相得益彰,给人以震撼和激励。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用词精准,形象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篇,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赏析。

《七绝·观潮》赏析详情»

猜您喜欢

七律·忆重庆谈判

近现代 毛泽东

有田有地皆吾主,无法无天是为民。
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
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近现代 毛泽东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十六字令三首 其三

近现代末当代初 毛泽东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