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春堤长,春草浅,此地吴王曾走犬。
猎场四面围画旗,红炬照辇还宫迟。
割鲜夕宴谁共食,台上西子非樊姬。
春苑年来草仍绿,韩卢已去多麋鹿。
君不见汉皇纵狗殊有功,逐兔直到乌江东。
高启(1336-1373)是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汉族,江苏苏州人。他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被当时的论者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人一起被称为“北郭十友”。
高启的字是季迪,号是槎轩。他出生在明朝改革前的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洪武初年,他因为荐参修《元史》而被授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的职位,并受命教授诸王。后来,他被擢升为户部右侍郎。
在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的时候,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其中有“龙蟠虎踞”四字,被怀疑为歌颂张士诚,结果被连坐腰斩。
高启的作品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十二峰前落照微,高唐宫暗坐迷归。
朝云暮雨长相接,犹自君王恨见稀。
月姊曾逢下彩蟾,倾城消息隔重帘。已闻佩响知腰细,
更辨弦声觉指纤。暮雨自归山悄悄,秋河不动夜厌厌。
王昌且在墙东住,未必金堂得免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