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的赏析

赏析
在这一段中,桓侯的病情已经到了不可治愈的地步,他开始感到痛苦和绝望。扁鹊再次劝谏桓侯,告诉他只有通过治疗才能挽救自己的生命,但桓侯仍然固执地拒绝接受治疗。这一情节的高潮展示了桓侯的顽固和愚蠢,也凸显了扁鹊的智慧和医术。

最后一段是故事的结尾,也是作者的总结和寓意。桓侯的病情继续恶化,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作者通过这个结局告诫读者,特别是为政者,要勇于正视现实,及早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同时,作者也赞颂了扁鹊的智慧和勇气,他不畏强权,坚持真理,尽力拯救桓侯的生命。

整篇文章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叙述了一个寓言故事,通过对主要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展开,传达了深刻的道理和寓意。作者通过赞颂扁鹊和批评桓侯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为政者应有的品质和态度的期望。整体而言,这篇文章语言简练,意义深远,是一篇值得赏析的佳作。


诗文: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相关标签:初中文言文寓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