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南安军》是文天祥的一首抒发悲苦心情和表达决心的诗作。诗中通过描写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以及作者的感慨,展现了他在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诗的前两联以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尾联表明了诗人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完成“首丘”之义的心愿。
诗的第一联写道:“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这里通过描写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表达了他心头的沉重。第二联写道:“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通过问句的方式,表达了行程的孤单和无法回到故乡的痛苦。这两联抒写了诗人在行程中的悲苦心情。
第三联写道:“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诗人站在岭上,遥望着南安军的西华山和章江,慨叹青山与江河是永远存在的,而城郭则由宋军变成了元军所占领的。这一句暗用了杜甫和丁令威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忠诚和对元人的蔑视。
最后一联写道:“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诗人宁愿绝食饿死在家乡,也不与元兵合作。他常常梦见自己像伯夷、叔齐一样在首阳山采野菜为生。这句诗用了伯夷、叔齐的故事,表达了诗人的决心和牺牲精神。文天祥在广东开始绝食,准备饿死在家乡,但绝食八日后依然没事,于是继续进食。然而,在写完《南安军》的同一年十月初一晚上,文天祥被押送到元大都,最终在囚禁期间壮烈牺牲。
整首诗通过描写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以及诗人的感慨,抒发了他在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同时,通过对比祖国山河与城郭的命运,表达了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最后,诗人表明了自己的决心,宁愿饿死殉国,完成“首丘”之义的心愿。这首诗展现了文天祥的忠诚和牺牲精神,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