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特点:
高鹗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作家,他的创作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乾隆五十三年中举之前,他更喜欢写词;而之后,他则更倾向于写诗。他的词风接近于晚唐五代的花间词,充满了丰富多彩的意象,有些类似于温庭筠的作品,但并没有温庭筠的轻浮感。他的词作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描写塾师生活的,比如《竹素来谒又赠》;二是表达感慨和怀念之情的,如《忆王孙》《好女儿》《锦帐春》,这些作品刻画了坚贞的少女形象,生动逼真,富有时代气息;三是写冶游的,比如《声声慢》,这首词留下了他年少时与贵族子弟一起游玩歌楼舞榭的痕迹;四是描写与畹君的恋情的,如《南乡子》《唐多令》《江城子》《临江仙》《惜余春慢》,其中《金缕曲》尤为出色,极力描绘了与畹君之间悱恻哀艳的情感,如泣如诉,百转千回,往事历历,情感真挚。
高鹗在写诗方面注重修辞和表情达意,以盛唐诗为宗,特别擅长学习杜甫的诗风,他的诗作摒弃了过于浮华的气息,扩大了题材范围,风格庄重雅致,语言雄壮有力。他的七律可以说是他诗作中的佼佼者,特别是表达兴亡之感的作品,不仅气势恢宏,声调和谐,意境高远,而且由于超越了个人狭小的生活,触及了重大的历史主题,有着一定的群众立场,蕴含着朦胧的民族意识,比如《晚归过三忠祠》。
在艺术实践上,高鹗注重创新,注重立意,善于对典故进行重新诠释,这些都是非常可贵的品质。然而,他的作品也存在一些缺陷:在内容上反映的生活面不够广泛;在表现形式上,个别对仗还不够精细;同时,个别词语也显得晦涩难懂。尽管如此,这些瑕疵并不能掩盖他的成就,他的作品依然是非常有价值的。
高鹗简介: 高鹗(1758年—约1815年),字云士,号秋甫,别号兰墅、行一、红楼外史,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出版史、传播史上首个刻印本、全璧本——程高本的两位主要编辑者、整理者、出版者之一。他是清代汉军镶黄旗内务府人,出生于辽宁铁岭,自署铁岭高鹗、奉天高鹗。他的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
高鹗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中举,乾隆六十年(1795年)进士及第,历任内阁中书、汉军中书、内阁典籍、内阁侍读、江南道监察御史、刑科给事中等职。他在官场上有一定的成就和地位。
除了参与《红楼梦》的编辑整理工作外,高鹗还有一些作品传世,如《月小山房遗稿》和《砚香词·簏存草》等。这些作品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创作能力。
关于高鹗的死亡时间,没有确切的记载,只知道他大约在1815年左右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