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
刘子翚是宋代著名理学家,他的学生朱熹被钱钟书先生称为“道学家中间的大诗人”。在宋代,有很多既擅长道学又擅长诗歌的作家,但朱熹是其中最少沾染“讲义语录”习气、“头巾气”的一位。他与韩驹、吕本中、曾几等人交游唱和,诗歌造诣颇高。他的诗风清爽明快,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为“风格高秀,不袭陈因”。他的五言诗感慨含思,幽淡卓练,被认为胜过陶渊明、谢灵运,而又没有康乐繁缛细涩之态。朱熹在《屏山集跋》中评价刘子翚的文辞之伟,称其精微之学、静退之风形于文墨,有足以发蒙蔽而销鄙吝之心的作用。尤其在他的五言古诗中,可以体会到这种印象。他的绝句佳作颇多,写景抒情擅长以明快的笔调表现深细的构思,展现出一个理学家特有的格物和体验工夫。
刘子翚受其父爱国思想的深刻影响,早年游历秦、洛、赵、魏等地,注意搜寻古迹,了解历史,以体会国家兴衰的规律。南渡后,虽然隐居乡里,但他时刻忧国,只是因为病魔缠身,无力请缨,壮志难酬。因此,他将这些忧国之情写入诗中,多以长篇或组诗的形式全景式地反映社会时事。例如,《望京谣》、《谕俗十二首》等作品。《汴京纪事》是他的另一部作品,共有二十首。前七首纪述了国都沦陷的情景,后十三首回忆了往日的繁华,通过对比表达了他的感慨和愤怒,几乎可以称之为一部“诗史”,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
刘子翚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华,成为宋代理学和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形式上独具特色,而且在内容上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兴衰的关切和忧虑。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明快,语言简练,给人以愉悦的阅读体验。同时,他的诗歌中也融入了理学家的思维方式,展现了他对事物的深入思考和体验工夫的能力。刘子翚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呼吁。他的作品在当时备受赞赏,至今仍然被人们所瞩目。
刘子翚简介: 刘子翚(1101~1147)是宋代的一位理学家。他的字是彦冲,也有人称他为彦仲,号屏山,又有人称他为病翁,学界尊称他为屏山先生。刘子翚出生在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他是刘韐子和刘子羽的弟弟。他曾经通过荫补的方式成为承务郎,后来担任通判兴化军。然而,因为患病,他辞去了官职回到武夷山,专心致志地从事讲学。他在《周易》方面的研究颇有造诣,朱熹曾经向他学习。刘子翚著有《屏山集》一书。关于他的具体出生和死亡日期,目前没有详细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