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成就:
茅坤是一位反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学者,他提倡学习唐宋古文,并评选了《唐宋八大家文钞》这本书,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本书选取了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家文章,共计164卷,每家各有引言。总序中说:“世之操觚者往往谓文章与时相高下,而唐以后且薄不足为。噫!抑不知文特以道相盛衰,时非所论也。”茅坤的选文目的在于宣扬八人文章中得“六经”之精髓者,对韩愈尤为推崇。他评述文章艺术形式也不出八股文笔法范围。他的评点注释虽然有一些疏漏和错误,但是这本选本繁简适中,适合初学者,因此几百年来一直流传下来,而“唐宋八大家”的名目也由此流行起来。茅坤的散文刻意模仿司马迁和欧阳修,行文喜欢跌宕激射。然而,由于过于模仿,他的佳作并不多。现在还保存着他的《白华楼置稿》11卷、《续稿》15卷、《吟稿》8卷、《玉芝山房稿》22卷、《耄年录》7卷,以及《浙江分署纪事本末》、《史记钞》、《纪剿除徐海本末》等作品。其中,《茅鹿门集》是流传下来的作品。
钱谦益对茅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茅坤)为文章滔滔莽莽,谓文章之逸气,司马子长之后千余年而得欧阳子,又五百年而得茅子。疾世之为伪秦汉者,批点唐宋八大家之文以正之。”
茅坤的观点和行为对于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反对七子“文必秦汉”的主张,提倡学习唐宋古文,这一观点得到了一些学者的赞赏。他的《唐宋八大家文钞》成为了学习古文的重要参考书,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入门工具。虽然茅坤的作品中有一些疏漏和错误,但是他的散文风格独特,行文跌宕激射,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作品虽然不多,但是在文学界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力。
总的来说,茅坤是一位重要的学者和文学家,他的观点和作品对于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唐宋八大家文钞》成为了学习古文的重要参考书,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阅。茅坤的散文风格独特,行文跌宕激射,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他的作品数量不多,但是在文学界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力。
茅坤简介: 茅坤(1512~1601)是明代散文家、藏书家,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是明末儒将茅元仪的祖父。他于嘉靖十七年中进士,后担任广西兵备佥事,曾领兵镇压广西瑶族农民起义。
茅坤文武兼长,同时也擅长书法,他提倡学习唐宋古文,反对“文必秦汉”的观点。在作品内容方面,他主张必须阐发“六经”之旨。他编选了《唐宋八大家文抄》,对韩愈、欧阳修和苏轼尤为推崇。茅坤与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等人一起被称为“唐宋派”。
茅坤的著作有《白华楼藏稿》,这本书的刻本非常罕见。另外,他的作品也被编选成了《茅鹿门集》,流传至今。关于茅坤的生平和贡献,以上是一些基本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