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淮阴有感·其二》原文赏析

  • guò
    huái
    yīn
    yǒu
    gǎn
    ·
    èr
  • [
    qīng
    dài
    ]
    weǐ
  • dēng
    gāo
    chàng
    wàng
    gōng
    shān
    shù
    dān
    weì
    pān
  • xiǎng
    yīn
    huáng
    shí
    hǎo
    jiāng
    hóng
    鸿
    bǎo
    zhù
    zhū
    yán
  • shēng
    suǒ
    qiàn
    zhī
    chén
    shì
    zhòu
    shí
    jiǔ
    hái
  • běn
    huái
    wáng
    jiù
    quǎn
    suí
    xiān
    luò
    rén
    jiān

原文: 登高怅望八公山,琪树丹崖未可攀。
莫想阴符遇黄石,好将鸿宝驻朱颜。
浮生所欠只一死,尘世无繇拾九还。
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


相关标签:伤怀悲伤

译文及注释

高处:在高处,指在心境上达到高峰。
怅然:失望、悲伤的样子。
八公山:淮南王刘安的宾客中有苏飞、李尚等八人,号称“八公”,八公山因此得名。
琪树丹崖:指仙山上的树木和山崖,因为八公山有神秘色彩,所以吴伟业无法登攀。
未能登攀:无法攀登,无缘成为神仙。
黄石:指《史记·留侯世家》中的黄石老人,传授张良《太公兵法》。
莫想阴符遇黄石:吴伟业无法遇到像黄石这样的神秘人物,无法学到平定天下的本事。
阴符:指《阴符经》,一篇涉及兵法且有神秘色彩的道家著作。
鸿宝:指淮南王刘安的《枕中鸿宝苑秘书》,讲驱使鬼神和炼制黄金的法术。
驻朱颜:保持青春而不老死。
繇:通“由”,表示由于。
九还丹:道教徒所说经过九次锻炼的仙丹。
我本淮王:指吴伟业本是淮南王刘安的旧臣。
落人间:指吴伟业没有能像刘安家里的鸡犬那样跟着思宗“仙去”即殉国,而留在人间。 《过淮阴有感·其二》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诗人在明朝灭亡后,他本有隐居不仕的志向,但却被清廷征召,无法拒绝。诗人曾上书申诉,以病为由请求撤销征召,但未被理睬。官吏上门逼迫,父母年老担心,日夜哭泣。诗人自己也没有勇气以死相拒,最终在1653年九月被迫应诏北上。这个背景揭示了诗人在政治动荡的时期面临的困境和内心的挣扎。 《过淮阴有感·其二》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诗歌《登高怅望八公山》的解读和分析。该诗以八公山为背景,通过描绘作者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了他内心的苦楚和无奈。

首句“登高怅望八公山,琪树丹崖未可攀”交代了地点和事件,地点为八公山。作者登高望远,但琪树丹崖却无法攀登,这句话暗示了作者对仙境的向往和渺茫的心情。

接下来的一句“莫想阴符遇黄石,好将鸿宝驻朱颜”借用了黄石公赠张良的《太公兵法》和淮南王珍藏的《枕中鸿宝苑秘书》的故事,表达了作者既不像张良那样建立功勋,也不像刘安一样能够飞升长生不老。

“浮生所欠只一死,尘世无由拾九还”直接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苦楚和无奈。他表示自己在明朝灭亡之后,苟且偷生,而今天蒙受身仕两朝的耻辱,这种苦不堪言的言语,可见他痛不欲生,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中不能自拔。

最后一句“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表达了作者的悲痛和忏悔之情。他自称是淮王的旧臣,但却无法随仙去,只能留在凡间。

整篇赏析中,诗歌表达了作者内心真挚沉重的情感。他毫不保留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哀怨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将自己的身世、遭遇和国家紧密相联,背负着沉重的精神包袱。即使在生命临终之际,他仍然念念不忘欠下的“债”,耿耿于怀。他要求死后殓以僧装,墓前立一圆石,只写“诗人吴梅村之墓”。他不屑于在墓碑上写明官衔,只愿以诗人自称。这背后隐藏着难言之隐,引起了人们心灵上的震动。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作者自己的抒发,将内心的哀怨和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将个人的遭遇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自己身世和时代的痛苦思考。 《过淮阴有感·其二》赏析详情»

清代诗人吴伟业的照片
吴伟业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他出生于江苏太仓,祖父始迁江苏太仓,是汉族。吴伟业是崇祯进士,被誉为江左三大家之一,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他也是娄东诗派的开创者。

吴伟业擅长七言歌行,他最初学习的是“长庆体”,后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新吟风格,被后人称之为“梅村体”。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豪放洒脱为特点,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作流传广泛,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吴伟业的具体生平和死亡的细节,文献中并没有详细记载。

猜您喜欢

东山吟

唐代 李白

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
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
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浇君同所欢。
酣来自作青海舞,秋风吹落紫绮冠。
彼亦一时,此亦一时,浩浩洪流之咏何必奇?

哭连州凌员外司马

唐代 柳宗元

废逐人所弃,遂为鬼神欺。
才难不其然,卒与大患期。
凌人古受氏,吴世夸雄姿。
寂寞富春水,英气方在斯。
六学成一贯,精义穷发挥。
著书逾十年,幽赜靡不推。
天庭掞高文,万字若波驰。
记室征两府,宏谋耀其奇。
车酋轩下东越,列郡苏疲羸。
宛宛凌江羽,来栖翰林枝。
孝文留弓剑,中外方危疑。
抗声促遗诏,定命由陈辞。
徒隶肃曹官,征赋参有司。
出守乌江浒,左迁湟水湄。
高堂倾故国,葬祭限囚羁。
仲叔继幽沦,狂叫唯童儿。
一门即无主,焉用徒生为!
举声但呼天,孰知神者谁?
泣尽目无见,肾伤足不持。
溘死委炎荒,臧获守灵帷。
平生负国谴,骇骨非敢私。
盖棺未塞责,孤旐凝寒颸。
念昔始相遇,腑肠为君知。
进身齐选择,失路同瑕疵。
本期济仁义,合为众所嗤。
灭身竟不试,世义安可支!
恬死百忧尽,苟生万虑滋。
顾余九逝魂,与子各何之?
我歌诚自恸,非独为君悲!

题邻居

唐代 于鹄

僻巷邻家少,茅檐喜并居。蒸梨常共灶,浇薤亦同渠。
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虽然在城市,还得似樵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