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丹诏天飞,见皇家愿治,侧席英才,鸿儒抱负素蕴。壮志兴怀。文场战胜,便从此、脱迹蒿莱。人共羡,麒鸣劝驾,还因计吏偕来。
先春占早争开。是人间第一,唯有江梅。莆中旧传盛事,六亚三魁。桃花浪暖。更平地、听一声雷。蓝绶袅,芦鞭骏马,长安走遍天街。
赵师侠(生卒年不详)是一位师使,字介之,号坦庵,他是太祖赵匡胤的儿子燕王赵德昭的七世孙,居住在新淦(今江西新干)。他于淳熙二年(1175年)考中进士,之后在江华郡任职十五年。
根据饶宗颐的《词籍考》卷四中的跋文,他曾亲自承謦咳,校对了孟元老的《梦华录》,发现其中有许多合适的内容。因此,他决定在甲子年(1184年)的一整年里,将这些内容刻在木板上,以广泛传播。淳熙丁未年(1187年)十月,他将自己的著作《介之书》埋藏在坦庵。
根据《介之书》中的记载,赵师侠可能在建炎元年(1127年)之前出生。他的诗集中有关于重明节的词,这表明他生活在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之前。他在书中最后署名的年干为乙巳,这意味着他可能在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之前去世。
此外,赵师侠还有一卷《坦庵长短句》的作品。
达则青云,便玉堂金马,穷则茅庐。逍遥小大自适,鹏鷃何殊。君如星斗,灿中天、密密疏疏。荒草外,自怜萤火,清光暂有还无。
千古季鹰犹在,向松江道我,问讯何如。白头爱山下去,翁定嗔予。人生谩尔,岂食鱼、必鲙之鲈。还自笑,君诗顿觉,胸中万卷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