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衰残石友,尽相从劫后,磨墨磨人。
整个金瓯看撞碎,画山一角偏珍。
对此畸形,依然介性,恋恋剧多情。
旧毡虽敝,与伊同伴寒呻。
坡老苦说无田,枯还食汝,遭际总承平。
乱世全身差自幸,璧完能望陶泓。
不见铜山,系囚流窜,惟有断碑亲。
半圭乌玉,蛰居聊送馀生。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是晚清时期的大臣、学者。他出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是刑部尚书陈若霖的曾孙。
陈宝琛在晚清时期担任过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等职务。他还受命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然而,中法战争后,他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而遭到部议连降九级。从此,他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
在赋闲期间,陈宝琛热心于家乡的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他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他仍然是溥仪的师傅。最终,陈宝琛于1935年在京寓逝世。他被追赠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风帘自卷,浸愁漪、暮色偏怜高处。
书寄岭头封不到,只见乱山无数。
月落潮生,酒醒波远,残柳参差舞。
江皋隐隐,彩云飞过何许。
谁解唤起湘灵,粉香吹下,心事还将与。
古十六陂人未到,一点芳心休诉。
玉笛无声,罗衣初索,梦与秋相遇。
韦郎去也,明年定在槐府。
波明昼锦,看芳莲迎晓,风弄晴碧。
乔木千年长润屋,清荫图书琴瑟。
龟甲屏开,虾须帘卷,瑶草秋无色。
和熏兰麝,彩衣欢拥诗伯。
溪上燕往鸥还,笔床茶灶,筇竹随游屐。
闲似神仙闲最好,未必如今闲得。
书染芝香,驿传梅信,次第来云北。
金尊须满,月光长照歌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