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应律呈天瑞,先春泄化机。
气凌坤轴劲,润溢土膏肥。
稍喜参差集,俄惊汗漫飞。
横空方欲骤,随霰乍教稀。
帘幕轻穿隙,沟池巧傍埼。
试深频卓杖,谔晓屡搴帷。
野聚蛟虬结,山填虎豹饥。
远排胡塞阔,高压瘴烟微。
崖石攒银胄,岩松植素旂。
漫将齐物色,宁欲竞芬菲。
华表琼千尺,层城玉四围。
璠玙横道路,牟麦遍郊圻。
沼静圆留璧,阶明碎委玑。
陶厅纷布屑,袁巷蓊盈扉。
贫惜看争积,儿痴玩不挥。
咏工虽似韫,言好总如徽。
入地深河润,连天助日辉。
厚弥增皎洁,高不压崔嵬。
玉烛兹方应,金穰定可祈。
岂殊游阆苑,况是值仙闱。
缓酌羔羊酒,宽披鹤??衣。
诧奇文尚白,誇胜博投绯。
鼓舞三农庆,搜罗万象归。
聊歌似同列,郢曲敢言希。
王洪(1379—1420)是明朝时期的一位知名学者和文人。他出生在浙江钱塘,字希范,号毅斋。从少年时期起,他就显示出了出色的才华和思维敏捷。
洪武二十九年,王洪年仅十八岁就考中了进士,成为了一名官员。在永乐年间,他进入了翰林院担任检讨官,并参与修撰《大典》。《大典》是明朝时期的一部重要文献编纂工程,王洪参与其中,展现了他在文学和学术方面的才华。
然而,王洪在官场上并不顺遂。当时,明成祖下令将佛曲颁布于塞外,希望通过佛教的传播来巩固边疆。然而,王洪对此持有异议,他认为这样做并不符合国家的利益。因此,他拒绝了皇帝的诏令,没有按照要求撰写相关文稿。这一行为引起了皇帝的不满,王洪因此受到了排挤,不再得到进一步的任用机会。
尽管如此,王洪在文学界依然享有很高的声誉。他与当时的王称、王恭、王褒一起被称为“词林四王”,他们都是才华出众的文人。王洪的才名在当时也是有口皆碑的。
关于王洪的生平和死亡,具体的细节并没有提及。根据他的生年和成进士的年龄,可以推测他在1420年左右去世,但具体的时间和原因无法确定。
涣汗前朝物,煇煌五色书。
簪缨七世后,文献百年馀。
相印看仍在,官阶忆屡除。
蓝田虽产玉,沧海竟遗珠。
令胄才华盛,明时宠渥殊。
英声腾甲第,高步跃云衢。
待诏留金殿,谈经冠石渠。
诰颁龙宝重,锦织凤文纡。
爵命覃前代,恩荣迈古初。
流芳应益远,积善信无虚。
球璧非常器,璠玙尚谨诸。
勉旃忠与孝,千载耀门闾。
万乘挥天钺,三边静战氛。
锦鞍天厩马,金甲羽林军。
陈列龙蛇势,旗张虎豹纹。
指挥回日月,开合动风云。
圣略宣神武,奇材策异勋。
鸣镳青海外,飞旆黑河濆。
玉帐论兵法,霜华草檄文。
炮声飞霹雳,剑气接氤氲。
騕袅从教骋,葡萄每赐醺。
重穷蝼蚁穴,生缚虎貔群。
帝业千年盛,天威万里闻。
功成封定远,麟阁播清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