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行》原文赏析

  • qiū
    xíng
  • [
    sòng
    dài
    ]
  • jiá
    jiá
    qiū
    chán
    xiǎng
    zhēng
    tīng
    chán
    xián
    bàng
    liǔ
    biān
    xíng
  • xiǎo
    qīng
    shuǐ
    píng
    jìng
    feī
    lái
    làng
    shēng

原文: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浪细生。


相关标签:秋天写景

译文及注释

戛戛(jiá jiá):形容蝉鸣声洪亮。

秋蝉(qiū chán):指秋天的蝉。

似筝(sì zhēng):像古筝一样。

闲傍(xián bàng):悠闲地靠近。

柳边(liǔ biān):杨柳的旁边。

小溪(xiǎo xī):小河流。

清水(qīng shuǐ):清澈的水。

平如镜(píng rú jìng):平静如同镜子。

一叶飞来(yī yè fēi lái):一片叶子飞来。

浪细生(làng xì shēng):在水面上形成细小的涟漪。 《秋行》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

秋天的蝉声叫得就像古筝洪亮的音响,我听着蝉声悠闲地在杨柳边走着。

小溪里的溪水平静的就像一面镜子,忽然刮起一阵风,吹来的叶子落在小溪里,在溪水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秋天的蝉声如古筝般悠扬,我静静地倾听着,漫步在杨柳树下。

小溪里的水平静如镜,突然一阵微风吹来,飘落的叶子轻轻地落入水中,激起了一圈圈涟漪。 《秋行》译文详情»

赏析

这段文字赏析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并将其比喻为田园短笛,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和闲适的意境。

首先,夸张和比喻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夸张手法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或程度,以突出表达的效果。比喻手法则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本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的共鸣。

其次,文中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为田园短笛。田园短笛是一种清新、怡然而忘俗的乐器,能够给人带来心灵的慰藉和意境的闲适。这个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给人带来的感受。就像田园短笛一样,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舒适的心境,使人忘却尘世的烦恼。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其比喻为田园短笛,形象地描绘了这两种修辞手法给人带来的心灵慰藉和闲适的意境。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本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其中的情感。 《秋行》赏析详情»

徐玑

徐玑(1162~1214)是字致中,又字文渊,号灵渊,出生于浙江温州永嘉松台里。他的祖籍是福建晋江安海徐状元巷人,是唐状元徐晦之的后裔。根据记载,“皇考潮州太守定,始为温州永嘉人”。徐玑是福建晋江徐定的第三个儿子,因受到父亲的“致仕恩”而得到官职。他在官场上经历了浮沉,但一直保持清正廉洁,不阿谄媚,为民办过一些有益的事情。他的诗才与徐照相似,被认为是“四灵同一机轴,而二人才分尤相近”(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录》)。他还有一部诗集《二激亭诗集》。除了诗歌,徐玑也对书法有浓厚的兴趣,据说他一生都离不开纸和笔,晚年时他的书法风格逐渐接近了《兰亭序》(叶适《徐文渊墓志铭》)。后来,他被任命为长泰令,但未能上任就去世了。

猜您喜欢

凭高

宋代 徐玑

凭高散幽策,绿草满春坡。
楚野无林木,湘山似水波。
客怀随地改,诗思出门多。
尚有溪西寺,斜阳未得过。

题养拙轩

宋代 徐玑

混沌分来便至今,纷纷巧事日成林。
月明未免虾蟆食,秋至依然蟋蟀吟。
自欢一身全是幻,谁能万事不容心。
到君斋舍清如水,应使凡机尽弗侵。

哭朱严伯

宋代 徐玑

修麓长髯客,风仪野老边。
夕阳鸟袖薄,细雨葛巾偏。
握手相从日,寒云未雪天。
酽醅篘不尽,鲊醖罄无捐。
共舸浮江北,聊吟就几篇。
梅花知老矣,流水尚依然。
倚杖临皋别,东风白发前。
官途三载远,世事古人先。
匹布心曾许,交情后莫傅。
萧萧瓜井暮,瑟瑟故庐烟。
衰病身如木,怀思泪欲泉。
磨诗终未隐,空向月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