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青牛去不返,黄鹤已难追。
独羡持初志,长斋似旧时。
洞天寻伴侣,丹火慕真师。
他日缑山顶,家人待一辞。
蓝仁(1315-?),字静之,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为元末明初诗人,出生于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早年,蓝仁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习《春秋》,并跟随武夷山隐士杜本学习《诗经》,广泛吸收众多文化长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风。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于盛唐时期的诗人,兼具中晚唐诗人的优点,既学习了唐代诗人的风格,又不失自己的个性。
蓝仁并不参加科举考试,专心致志于诗歌创作。他经常在武夷山周围漫游,享受着宁静的田园生活。后来,他被任命为武夷书院的山长,但他拒绝了这个职位,并迁居到邵武尉。然而,他也没有履行这个职责,而是选择了隐居在闾里。明初时期,他被迫内附,被流放到濠梁,但几个月后被释放,从此再次隐居在故乡。关于蓝仁的死亡时间,目前没有确切的记录。
南溪白云白如练,万壑松萝对山县。
幽人结屋溪上居,稚子过庭能读书。
清流美竹秋潇洒,棐几明窗日閒暇。
坐中往往见樵渔,门外时时驻车马。
盛世弦歌比屋闻,淮南兵革又纷纷。
平川战血流成海,白日妖氛涨作云。
一自离家从部曲,梦绕故山烟水绿。
被褐愁趋戎马群,牵萝谁补南溪屋。
近随都尉入关中,远逐嫖姚树战功。
匣底笑看三尺剑,尊前起舞万人雄。
三年留滞关山外,环堵蓬蒿果安在。
荒林猿鹤怨秋风,落日鱼龙愁远海。
时清方且归去来,他乡道路多尘埃。
有才未必长在野,君王已筑黄金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