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鄙人自从三月来,腹心久已病症瘕。
晨兴至午尚不食,夜枕呻吟睡尤寡。
萧然一榻但高卧,虽有心曲谁与写。
有人谓我病如此,何不抽身向林野。
一闻此言即再拜,谁有爱人如此者。
久知山水淡有味,渐觉功名轻可舍。
况今一病已到骨,兼与世事多痄疨。
病人自合卧活命,安能奔走还骑马。
大凡决事在己心,谋之朋友恶乎可。
乘今秋至天渐凉,定买扁舟向南下。
诸君请自各努力,余非引高毋诮骂。
杨循吉(1458—1546)是明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官员,出生于苏州府吴县,字君谦。他于成化二十年(1484年)中进士,后任礼部主事。杨循吉热爱读书,每当得意时会手舞足蹈,被人称为“颠主事”。然而,他身体多病,最终致仕居住在支硎山下,专心课读经史。
杨循吉性格狷介,胸襟狭隘,喜欢挑剔别人的短处和长处。当明武宗南巡至南京时,召他赋诗《打虎曲》并表示满意,命令他改变武人的装束,随从左右,经常让他创作乐府和小令,并以俳优的待遇对待他。然而,杨循吉认为这是耻辱,因此辞去了官职归隐。
晚年,杨循吉过着孤独的生活,更加沉迷于自己的癖好。他留下了《松筹堂集》和其他多种杂著。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日期没有提及。
维此鼓声何所起,击之则有本寂然。
此声既以击乃生,当其不击声何在?用手执捶以击鼓,三
者和合始有声。
如是究竟声所缘,非手非捶非鼓义。
智人在在勤修习,于一击顿证菩提。
观彼鼓声成立相,本自不生那有灭。
我愿仁者亦如是,不以声观一切声。
昼安夜安随在安,长享耳根清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