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廿年季夏重逢闰,匆匆立秋旬许。
翠盖花疏,缃房菂老,又说骚人初度。
笛杯再举。
记朋饮湖楼,坠欢如露。
况隔沧桑,液池回首棹行处。
而今悽指藕节,只渔乡几曲,销得残暑。
位占馀分,光随太乙,相对浑忘迟暮。
芳心最苦。
似为我淹流,犯风淋雨。
后十一年,可能来寿汝。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是晚清时期的大臣、学者。他出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是刑部尚书陈若霖的曾孙。
陈宝琛在晚清时期担任过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等职务。他还受命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然而,中法战争后,他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而遭到部议连降九级。从此,他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
在赋闲期间,陈宝琛热心于家乡的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他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他仍然是溥仪的师傅。最终,陈宝琛于1935年在京寓逝世。他被追赠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飞来一纸。
道移住留溪,遣怀赋此。
秋雨潇潇,秋风淅淅,拚把愁肠惊喜。
又作稚川移宅,漫说晏婴近市。
心空净,境清閒,不怕阿侬羡死。
否否,任凭他、抱膝高吟,未必安便耳。
红豆抛残,青山买得,翻怨今非昨是。
肯使弯强压骏,付与黄冠草履。
都休了,待归来,且自饮醇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