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若翁仙去竟如何,手植琅玕已满坡。
门口直开三径入,楼中应待七贤过。
昼长苍雪飘帘幕,夜静清风响佩珂。
最好年年雷雨后,阶庭添得锦绷多。
王绂是明初的一位大画家,他擅长山水画,尤其擅长描绘枯木竹石。他的画竹作品集合了北宋以来各名家的长处,具有独特的风格,被人们称为“明朝第一”。除了山水画,王绂还参与了《永乐大典》的编纂工作,从永乐元年开始。永乐十年,他被任命为中书舍人,被派往北京参与迁都的筹备工作。在永乐十一年和十二年,他随明成祖朱棣北巡,并创作了著名的《燕京八景图》。
王绂的绘画风格独特,他的山水画融合了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然而,他并不轻易画山水,因此有人写下了“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来形容他。除了这些信息,文章中没有提到王绂的出生和死亡年份。
朔风如长兵,犀兕贯七属。
寥寥挟霜露,浩浩入空曲。
羁禽无安巢,冻兽吼冰谷。
枯摧卵压山,石走尘飞曲。
终朝恣飘鼓,众窍如歌哭。
客怀正无聊,默念叹鸿鹄。
穷愁巧相寻,夜气恐将梏。
羲娥不我待,始姤今已复。
黄昏歌苦寒,达旦几翻覆。
悲蛩尚啾喧,饿鼠时踯躅。
青编置床头,芸竹有馀馥。
枯肠浪自苦,无食安能续。
平生仅识字,无地寄双足。
呼僮屏书眠,传记真举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