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方子还山中,两度寄诗帙。
怜余方在疚,报答百不一。
故人枉相存,所恨越阡术。
江南十月交,山中稼应毕。
天寒脆榆柳,霜重熟枣栗。
理瓮得旧醅,攀崖割新蜜。
既可欢亲颜,亦堪悦家室。
吾翁嗟已晚,念此重有失。
尚幸老毋康,粗以慰篷筚。
人生归有道,贫贱匪所恤。
作诗谢同怀,商风振瑶瑟。
朱应登(1477—1526)是明代扬州府宝应人,字升之,号凌溪。他在弘治十二年中考中进士,后来被任命为南京户部主事,之后历任陕西提学副使和云南参政。
朱应登为人爽直,自视甚高,对自己的才华非常自豪。他的诗歌风格受到盛唐时期的影响,格调高古,与李梦阳、何景明一起被称为十才子。他的诗集名为《凌溪集》。
除了以上的信息,还可以补充朱应登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以及他在官场上的表现和成就。此外,还可以进一步介绍他的诗歌创作风格和主题,以及他在文学界的影响和地位。
迢迢黔中道,乃在天一隅。
自昔靡漠乡,本与中国殊。
马卿西喻蜀,武侯南渡泸。
遗声落千载,文教久自濡。
朅来苦凋瘵,上下相矫诬。
奠夷为厉阶,黔首困豪输。
嘅彼蓬发人,所至无完肤。
公今万里往,闾阎待昭苏。
高调易绝弦,急矢无完弧。
甘棠且先树,萧艾宜后锄。
政在宽严间,寒屋自回枯。
武侯何人斯,岂谓非吾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