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高堂传说病逾深,多少关情自不禁。归去恐无尝药日,平生兼有织蒲心。乌衣子弟皆如玉,青笋啼痕欲满林。一夜秋风苏鹤发,笑携杖锡入云岑。
廖大圭(字恒白)是泉州晋江人,姓廖氏。他在学术上得到了妙恩的启发,广泛涉猎各种书籍。他曾说过:“如果不读《东鲁论》,就不会理解西方的思想。”他的文风简练、严谨、古雅,尤其擅长写诗。他自称为“梦观道人”,著有《梦观集》和《紫云开士传》。他在晋江有一座金钗山,他的《募修石塔疏》中写道:“山势如抱金钗,高耸入云,犹如一根撑天的巨柱;地灵如玉几,可以看到六条龙围绕太阳旋转的高标志。”他的作品一度广为传诵。
与廖大圭同时期的还有守仁(字一初),他是富阳人。他也自号梦观,著有《梦观集》六卷。在洪武年间,他被征授为右善世。他的诗作收录在《列朝诗集》中,但与曹能始的《石仓诗选》中的诗被误认为同一人。
燕泥衔杏,雨炉熏隐,篆朱户昼愔愔。半窗松影碎,小语分茶,日暖唤青禽。羊车再到,那不见、招手楼阴。空自踏、落花归去,消歇酒杯心。沈吟。红墙几尺,远过蓬山,更难通鱼锦。换尽了、陌头柳色,愁满罗襟。梦中常订重逢约,甚隔帘、翻怕相寻。门又掩、碧桃一树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