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朝廷图治臻虞唐,峨峨廊庙登俊良。六卿分理各有属,大纲一举众目张。夏官司马掌邦政,统制戎师卫民命。任高责重职匪轻,德厚才良始能称。徐君筮仕当壮年,皇华使节周八埏。为郎粉署著劳绩,佐政银台承宠迁。金闺出入久通籍,瞻望天颜才咫尺。惓惓夙夜竭忠诚,烱烱丹心抱清白。先皇擢贰夏官卿,几年莅职居南京。提纲挈领百事举,往往群僚推老成。朅来考绩觐枫陛,书最南还别知己。驿路霜酣木叶丹,潞水风高翠涛起。山连岱岳神秀钟,路入徐扬风物同。石城钟阜自天设,虎踞龙蟠今古雄。君归为政励初志,上副宸衷广仁治。惟将盛业继古人,终有清名照来世。
杨荣(1371—1440)是明朝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荣。他于建文二年考中进士,后被授予编修职务。成祖即位后,他进入文渊阁,并改名为荣。他多次随成祖北巡和出塞,每次宣诏出令或旗志符验,都必须由荣奏报才能执行。他历任文渊阁大学士等重要职位。
在永乐二十二年的战役中,他率军抵达兰纳穆尔河,但未遇到敌军。他与金幼孜商议后建议班师。成祖听从了他们的建议。然而,在返回途中,成祖突然去世。为了避免远离京师的消息传出,荣与幼孜保密了成祖的去世。仁宗即位后,荣先后晋升为谨身殿大学士和工部尚书。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叛乱,荣首先建议皇帝亲征。他还被加封为少傅,并在正统三年晋升为少师。
杨荣在政治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决断力,他与杨士奇、杨溥一起辅佐朝政,被誉为“三杨”。他历经四朝,谋略高超。他的谥号是文敏。他还留下了《后北征记》和《文敏集》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