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岁寒堂前桂树秋,秋风浩荡君西游。
羡君充此四方志,望尘何异登瀛洲。
人生难得心相识,况君与我心相得。
君心谁似惟梅花,雪霜不改馨香德。
顾我思君日几寻,岁寒又见梅花春。
见梅不见故人面,空咏梅花如故人。
月明千里虽同致。畴昔追随今少异。
始信灯窗朝暮同,此会人生良匪易。
噫吁嘻,安得彼此长似岁寒枝,
清芬处处同襟期。
金履祥(1232—1303)是宋元间婺州兰溪人,字吉父。他年少时就有经世志向,广泛涉猎群书。在壮年时,他学习了向濂、洛之学,并拜师于同郡王柏,从而深入研究朱熹的学说。咸淳七年,当襄樊被围困时,金履祥建议通过海道攻打燕京,他的建议与后来元朝的海运路线相吻合。德祐初,他被任命为史馆编校,但他拒绝了这个职位。宋朝灭亡后,金履祥隐居在金华山中,教导后学。晚年他居住在仁山下,学者们称他为仁山先生。他去世后被追谥为文安。金履祥著有《大学疏义》、《论语集注考证》、《通鉴前编》和《仁山集》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