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题深山图

明代     钟惺

争日分烟,草木昭晦。
寒吹暄肃,风泉斯籁。
壁岸无阶,衡庐若对。
石走波停,缓急时会。
崎岖抵触,两存无碍。
寻梁契集,坦步人外。
谁谓山空,中有啸欬。
往来非无,灭迹轻霭。
辟彼禽鱼,丛渊之内。
匪莫能图,耻躬不逮。

仰接笋峰不得上

明代     钟惺

亦识险将尽,到时心自宽。
断连无百尺,俯仰若千盘。
自叹来偏晚,非关上独难。
却思登岱日,垂手步层峦。

江行俳体十二首 其十二

明代     钟惺

鸣榔打鼓暮乘潮,借得官舟胜客??。奴子暂时聊意气,朋从此日也逍遥。公然耽首横银榜,无数渔罾避画桡。睡醒却询瓜步岸,长年前指广陵桥。

宵步浮山石廊引烛题壁

明代     钟惺

古人负奇情,题岩必幽独。
岂以山水心,取供人耳目。
众游或失之,冥讨须执烛。
天风醉花鸟,此语无人读。

浣花溪记

明代     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寒河诗为友夏赋 其一

明代     钟惺

子居在河干,河水寒其声。
而我来五月,飒然形虑清。
乃悟秋冬意,不从霜雪生。
动植溯洄之,欣欣无不荣。
肃然高寒内,贵具天渊情。

归经蒙惠二泉

明代     钟惺

始见山前光满林,泉流秋气日边深。
依然寒照此流水,再踏孤光何处寻。

归经玉泉

明代     钟惺

犹是山中九月秋,来时流水夜中幽。
泉声不在有泉处,曾向林蝉岭月求。

隋大业十一年镬歌

明代     钟惺

大哉形神相亭毒,金铁斯寿众形促。
若将神气视金铁,金铁犹为有形属。
大业之镬到于今,水火退尽存者金。
以置佛前配古塔,后人不信为釜鬲。
天道三十年一变,后火前薪不相见。
一铁万古此声色,宛对铸者刻者面。
自唐以来诸不朽,有此镬时皆未有。
吁嗟形反能不化,不以精粗为近久。

咏秋海棠

明代     钟惺

墙壁固吾分,烟霜亦是恩。
光轻偏到蒂,命薄幸馀根。
笑泣谁能喻,荣衰不敢论。
年年秋色下,幽独自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