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杂诗

清代     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江南水乡农民劳动

怀江南春(己卯)

清代     阮元

五岭数千里,气候判南北。
广州三冬时,杂花已春色。
花色既不秾,香气亦颇啬。
入春每骤暖,否则泠雨逼。
今春在桂林,寒气更郁塞。
不见韶光来,常愁岭云黑。
中惟三五朝,放晴雨暂息。
桃李强自开,岂敌风雨力。
江乡春最畅,花事苦相忆。
风日暄和时,香重艳何极。
斜阳踏芳草,光景旧省识。
始悟江南春,明媚不可得。

江南春

题张渌卿(诩)露华榭稿(壬申)

清代     阮元

廿载才人说渌卿,江湖小集刻初成。
七条弦咽真情味,一寸铜香古姓名。
齐客例应为赘婿,吴蒙还是作书生。
富春山色扬州月,并作秋怀寄历城。

露华

除夕园庭之花齐见者梅桃杏山茶玉兰海棠木瓜樱桃马缨春兰蔷薇木香迎春水仙长春报春蜀葵十馀种(丁亥)

清代     阮元

此地可名妙香国⑴,此时可似百花居⑵。
家乡事事皆堪忆,惟有群花比不如。

长春

粤西平乐峡中(庚辰)

清代     阮元

雨馀秋乍新,漓江濑鸣急。
残云卧半山,松际一何湿。
清猿弄飞泉,两岩夹水立。
袭人山气凉,空翠入呼吸。

西平乐

游天台桐柏宫观琼台双阙(甲子)

清代     阮元

逆流践飞瀑,峻岭九折通。
仙都豁然辟,峨峨桐柏宫。
神皋正平敞,圆抱千百弓。
一渡分三桥,四面环九峰。
岩峦谢险僻,云气何冲融。
金庭古洞碧,福地天光红。
司马暨杜吕,一一留仙踪。
玉笙栖子晋,丹灶居葛翁。
道书虽微茫,史传殊可宗。
所以俯仰间,神契孙兴公。
前台汲醴泉,西地逾卧龙。
境变五里外,琼台居悬空。
乃如巨壑底,孤塔高巃嵷。
上有一道士,茅笠无春冬。
麇麚不敢到,魑魅无能逢。
毋乃青溪上,景纯昔所从。
其南夹双阙,阊阖来天风。
霞标出其间,倒影移西东。
何时明月夜,鸾凤鸣雍雍。
远人肯到此,气巳超凡庸。
缅怀老聃言,顺物守以冲。
讵必骖琅舆,真入云天中。

琼台

新秋月夜(庚午)

清代     阮元

烦襟己厌暑,迎秋殊愿凉。
徘徊起中夜,复此明月光。
閒情閟重闼,朗抱开虚堂。
风槐动疏影,露卉含清香。
蛩新乍吟砌,萤暗时度墙。
散发理象栉,瀹茗移藤床。
所欣在真境,岂辨何有乡。
但觉群动息,亦复筌言忘。

秋月夜

莱州蜉蝣岛

清代     阮元

山根走入海,出海更成山。
一碧揩铜镜,孤青拥钿鬟。
潮生春蛰起,月黑夜珠还。
谁复能齐物,蜉蝣天地间。

温州江中孤屿谒文丞相祠

清代     阮元

独向江心挽倒流,忠臣投死入东瓯。
侧身天地成孤注,满目河山寄一舟。
朱鸟西台人尽哭,红羊南海劫初收。
可怜此屿无多土,曾抵杭州与汴州。

题家藏汉延熹华岳庙碑轴子

清代     阮元

太华三峰削不成,夜来碧色无深浅。
仙人染作延熹碑,飘带人间止三卷。
长垣一册归商丘,但损偏旁最完善。
华阴东郭又一函,椒花馆中见者鲜。
我今快得四明本,玉轴绨囊示尊显。
丰全范钱三百年,入我楼中伴《文选》。
惊心动魄竹垞语,七尺岩岩辟空展。
浑金璞玉天所成,幡然不受人裁剪。
唐宋题字皆分明,卫公两款夹额篆。
全身平列廿二行,波磔豪釐尽能辨。
一字一朵青莲花,玉女翻盆墨云软。
已巳摹镌向北湖,市石察书书佐遣。
湖边更刻泰山碑,岳色双双照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