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玉阑干外清江浦》原文赏析

  • meǐ
    rén
    ·
    lán
    gān
    wài
    qīng
    jiāng
  • [
    sòng
    dài
    ]
  • lán
    gān
    wài
    qīng
    jiāng
    miǎo
    miǎo
    tiān
    hǎo
    fēng
    shān
    lián
    shí
    jiàn
    àn
    huā
    tīng
    cǎo
    zhǎng
    hén
    tiān
    (
    lán
    lán
    )
  • qīng
    lín
    zhěn
    shàng
    guān
    shān
    xiǎng
    chéng
    luán
    chù
    qiān
    yōu
    yōu
    weí
    yǒu
    shà
    shí
    liáng
    mèng
    dào
    nán
    zhōu

原文: 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阑:栏)
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相关标签:婉约写雨怀人离情虞美人

鉴赏

这篇鉴赏文章主要是对一首词进行分析和评价。这首词描写了春夏之交的雨景,并通过这个景象勾起了怀人的情感。文章首先从近水楼台的玉阑干写起,描述了清江烟雨和渺渺天涯的景色。作者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新颖的风景比喻为扇子,给人以柔和的感觉。接着,作者描绘了雨丝如帘的景象,通过内视的角度,使得雨丝看起来像挂着的珠帘。文章还提到了岸花汀草和涨痕添,通过隔帘看到的景象,展现了一种幽美的词境。这部分描写细腻而精细,与一般写壮阔的江涨气势不同。

下片则从景入情,作者将天涯的雨与离别的人联系起来,表达了怀人的孤寂感。作者幻想进入了枕上关山之路,只有模糊的梦影可以回忆乘鸾的旧踪。天涯的景色引起了对离别的思念,而温馨的会面只能在梦里实现。文章以“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作为结尾,强调了这一短暂的欢娱应该珍视,给人留下了悠然不尽的回味。

整篇词的格调清朗疏淡,没有过多的凄清情感,在同类题材中比较少见,开拓了词境。艺术手法上,这首词层次分明,对比鲜明,上片写白天,下片写晚上,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种结构使得词的表达更加清晰明了。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描绘春夏之交的雨景和怀人的情感,展现了清朗疏淡的格调,开拓了词境。同时,词的结构和艺术手法也使得表达更加清晰明了。 《虞美人·玉阑干外清江浦》鉴赏详情»

宋代诗人李廌的照片
李廌

李廌(1059-1109)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他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他出生于华州(今陕西华县),是汉族。在6岁时,他失去了父母,但他能够自发地努力学习。年少时,他以文才被苏轼所知,并被誉为有“万人敌”之才。因此,他成为了“苏门六君子”之一。

中年时,李廌参加了科举考试但没有成功,因此他决定放弃仕途,定居在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到去世。他的文章喜欢探讨古今治乱的问题,并且能够辨析出其中的道理。

猜您喜欢

烛影摇红·越上霖雨应祷

宋代 吴文英

秋入灯花,夜深檐影琵琶语。越娥青镜洗红埃,山斗秦眉妩。相间金茸翠亩。认城阴、春耕旧处。晚舂相应,新稻炊香,疏烟林莽。
清磬风前,海沈宿袅芙蓉炷。阿香秋梦起娇啼,玉女传幽素。人驾梅槎未渡。试梧桐、聊分宴俎。采菱别调,留取蓬莱,霎时云住。

大酺·春雨

宋代 周邦彦

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帘竹。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奈愁极顿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行人归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车毂。怎奈向、兰成憔悴,卫玠清羸,等闲时、易伤心目。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况萧索、青芜国。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夜游共谁秉烛。

秋雨叹三首

唐代 杜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禂,相许宁论两相值?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