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鉴赏文章主要是对一首词进行分析和评价。这首词描写了春夏之交的雨景,并通过这个景象勾起了怀人的情感。文章首先从近水楼台的玉阑干写起,描述了清江烟雨和渺渺天涯的景色。作者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新颖的风景比喻为扇子,给人以柔和的感觉。接着,作者描绘了雨丝如帘的景象,通过内视的角度,使得雨丝看起来像挂着的珠帘。文章还提到了岸花汀草和涨痕添,通过隔帘看到的景象,展现了一种幽美的词境。这部分描写细腻而精细,与一般写壮阔的江涨气势不同。
下片则从景入情,作者将天涯的雨与离别的人联系起来,表达了怀人的孤寂感。作者幻想进入了枕上关山之路,只有模糊的梦影可以回忆乘鸾的旧踪。天涯的景色引起了对离别的思念,而温馨的会面只能在梦里实现。文章以“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作为结尾,强调了这一短暂的欢娱应该珍视,给人留下了悠然不尽的回味。
整篇词的格调清朗疏淡,没有过多的凄清情感,在同类题材中比较少见,开拓了词境。艺术手法上,这首词层次分明,对比鲜明,上片写白天,下片写晚上,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种结构使得词的表达更加清晰明了。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描绘春夏之交的雨景和怀人的情感,展现了清朗疏淡的格调,开拓了词境。同时,词的结构和艺术手法也使得表达更加清晰明了。
《虞美人·玉阑干外清江浦》鉴赏详情»
李廌(1059-1109)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他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他出生于华州(今陕西华县),是汉族。在6岁时,他失去了父母,但他能够自发地努力学习。年少时,他以文才被苏轼所知,并被誉为有“万人敌”之才。因此,他成为了“苏门六君子”之一。
中年时,李廌参加了科举考试但没有成功,因此他决定放弃仕途,定居在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到去世。他的文章喜欢探讨古今治乱的问题,并且能够辨析出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