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影松峦峰》原文赏析

  • meǐ
    rén
    ·
    yǐng
    sōng
    luán
    fēng
  • [
    qīng
    dài
    ]
    hóu
    wén
    yào
  • yǒu
    shí
    yún
    gāo
    fēng
    fàng
    sōng
    luán
    wàng
    yán
    yàng
    nián
    tiān
  • yǒu
    shí
    fēng
    qíng
    yún
    lòu
    zhū
    qīng
    bié
    shì
    jiāo
    hān
    yán
    nóng
    dàn
    suí

原文: 有时云与高峰匹,不放松峦历历。望里依岩附壁,一样黏天碧。
有时峰与晴云敌,不许露珠轻滴。别是娇酣颜色,浓淡随伊力。


相关标签:婉约咏物写云写山虞美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时间云彩与高峰相聚,与峰间青松不明的样子。望着依偎在另一侧岩壁的云彩,一样的与天交接。
有时候山峰与天气作对,不允许山间的露珠轻易滴落,而云气的颜色深浅浓淡,随着山崖之势变化。

注释:
松峦峰:山名,浙江遂昌、河北平泉、辽宁锦州等地均有之,此处可能指浙江。
历历:清楚明白。

补充:
云彩(yún cǎi):指天空中的云朵。
高峰(gāo fēng):山峰的最高处。
青松(qīng sōng):指翠绿的松树。
依偎(yī wēi):紧贴在一起。
岩壁(yán bì):山崖上的垂直岩石表面。
交接(jiāo jiē):连接在一起。
露珠(lù zhū):在植物叶片上凝结的水珠。
颜色深浅浓淡(yán sè shēn qiǎn nóng dàn):指云彩的颜色变化。
山崖(shān yá):山的陡峭边缘。 《虞美人·影松峦峰》译文及注释详情»

评解

这首词以山岚云雾的变幻奇观为主题,上下两片分别以云和山为主要描写对象。整首词以“有时”两字为引领,叙述有序,生动有神。作者运用拟人手法,使得描写更加清新别致,充满了优美的姿态。

首先,词的上片以云为主要描写对象。作者运用了“有时”两字,将云的变幻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云的形态时而如烟如雾,时而如绸如缎,时而如帘如幕,变幻莫测。这种描写方式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云海之中,感受到了云的神秘与美丽。

接着,词的下片以山为主要描写对象。同样运用了“有时”两字,将山的特点展现得生动有趣。山有时如剑如戟,有时如屏如帐,有时如履如舞。这些形象的描写使得山的形态多变,充满了动感和韵律感。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山的力量和魅力。

整首词以云和山的变幻为主线,通过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描写更加生动有趣。作者的用词精准,形象生动,给人以清新别致的感觉。整首词读来如行云流水,引人入胜。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山岚云雾的变幻奇观为主题,通过上下两片的描写,展现了云和山的美丽与神秘。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使得描写更加生动有趣。整首词读来如行云流水,给人以清新别致的感觉。 《虞美人·影松峦峰》评解详情»

侯文曜

侯文曜是清代的一位著名词人,字夏若,出生于无锡。他的作品主要集中在《松鹤词》一卷和《巫山十二峰词》一卷中。

《松鹤词》是侯文曜的代表作之一,其中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和人生的哲理。这部作品以松树和仙鹤为主题,通过描写它们的形象和寓意,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巫山十二峰词》是侯文曜另一部重要的作品,以巫山十二峰为背景,描绘了山水之间的壮丽景色和人们的情感。这部作品展示了侯文曜对山水的独特理解和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除了以上两部作品,侯文曜还有其他一些散词和杂剧作品。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脱俗,语言优美流畅,富有意境和情感。他的词作在当时的文坛上备受赞赏,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于侯文曜的生平和死亡,目前的资料较为有限。据了解,他生活在清代,但具体的出生和死亡年份尚不清楚。然而,他的作品仍然被广泛传播和研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一环。

猜您喜欢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唐代 李白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焦山望寥山

唐代 李白

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
安得五彩虹,驾天作长桥。
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

登泰山

元代 张养浩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