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一饷凝情无语》原文赏析

  • mèng
    lìng
    ·
    xiǎng
    níng
    qíng
  • [
    sòng
    dài
    ]
    wáng
    zhī
    dào
  • xiǎng
    níng
    qíng
  • shǒu
    niǎn
    meí
    huā
    chù
  • zhú
    shèng
    chóu
    àn
    xiǎng
    jiāng
    tóu
    guī
  • dōng
  • dōng
  • duǎn
    tǐng
    dàn
    yān
    shū

原文: 一饷凝情无语。
手捻梅花何处。
倚竹不胜愁,暗想江头归路。
东去。
东去。
短艇淡烟疏雨。


相关标签:爱情相思怀人如梦令

赏析

篇赏析是对一首词的解读和分析。这首词以抒发女主人公对远方人的思念和期待为主题,通过描写梅花、竹子和江头等意象,表达了女主人公内心深沉的情感。

首先,词中的“一饷疑情无语”表明女主人公并非整日无语,而是因为触景生情而产生的惆怅。很可能是因为折梅花而引起的,这与《西洲曲》中的“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有相似之处。折梅与怀人有关,来自远方,这也暗示了女主人公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情。

接着,词中的“手捻梅花何处”表达了女主人公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她想要寄托情感却无从寄托的苦恼。她捻着梅花,彷徨徘徊。

然后,词中的“倚竹不胜愁”借用了杜诗《佳人》中的“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意境,表达了女主人公离居的忧伤和对远方人的期待。同时,通过以翠竹之高节拟人“暗想江归路”,进一步点出了远方人的踪迹,表现了女主人公深沉的思念之情。

最后,词中的“东去,东去,短艇淡烟疏雨”通过倒叙的手法,描绘了远方人离开时的情景。他乘着一叶小舟,在烟雨迷蒙的江头离去,这一景象令女主人公难以忘怀。这种倒叙不仅增加了词人的内蕴,也营造了一种失望和温润并存的意境。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描写意象和运用倒叙手法,表达了女主人公对远方人的思念和期待之情。词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女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如梦令·一饷凝情无语》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王之道的照片
王之道

王之道,字彦猷,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庐州濡须人。他生于公元一〇九三年,去世于孝宗乾道五年,享年七十七岁。王之道擅长文学,才智敏捷,诗作也真实朴素而有韵味。他为人慷慨大方,有气节。公元一一二四年,他与兄弟一同考中进士。在对策中,他极力指出燕云用兵的不当之处,并直言压制下属。后来被任命为历阳丞。在绍兴和议初成时,王之道担任滁州通判,积极陈述辱国行为的不合适。这严重得罪了权臣秦桧,被贬谪为南雄盐税监。他在这个职位上度过了二十年的沉沦和废黜。后来,他历任湖南转运判官等官职,并以朝奉大夫的身份退休。王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中有《相山词》一卷,他的传世之作也被收录在《文献通考》中。

猜您喜欢

转调二郎神·闷来无那

宋代 张孝祥

闷来无那,暗数尽、残更不寐。念楚馆香车,吴溪兰棹,多少愁云恨水。阵阵回风吹雪霰,更旅雁、一声沙际。想静拥孤衾,频挑寒灺,数行珠泪。
凝睇。傍人笑我,终朝如醉。便锦织回鸾,素传双鲤,难写衷肠密意。绿鬓点霜,玉肌消雪,两处十分憔悴。争忍见、旧时娟娟素月,照人千里。

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宋代 黄公绍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御街行·别东山

宋代 贺铸

松门石路秋风扫。似不许、飞尘到。双携纤手别烟萝,红粉清泉相照。几声歌管,正须陶写,翻作伤心调。
岩阴暝色归云悄。恨易失、千金笑。更逢何物可忘忧,为谢江南芳草。断桥孤驿,冷云黄叶,相见长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