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杨花落》原文赏析

  • jīn
    mén
    ·
    yáng
    huā
    luò
  • [
    sòng
    dài
    ]
    qīng
    chén
  • yáng
    huā
    luò
    yàn
    héng
    chuān
    穿
    zhū
    hèn
    chūn
    láo
    shuǐ
    báo
    xián
    chóu
    chù
    zháo
  • 绿
    dài
    hóng
    shān
    luò
    jiǎo
    táo
    xìng
    cān
    chà
    cán
    è
    weī
    qiáng
    shā
    wài
    dōng
    fēng
    wǎn
    lái
    è

原文: 杨花落,燕子横穿朱阁。苦恨春醪如水薄,闲愁无处着。
绿野带红山落角,桃杏参差残萼。历历危樯沙外泊,东风晚来恶。


相关标签:婉约写景惜春谒金门

译文及注释

杨花落,燕子横穿朱阁。苦恨春醪如水薄,闲愁无处着。
(杨花飘落,燕子横穿红色的楼阁。我痛苦地感叹春天的酒水如同稀薄的水,无处安放我的闲愁。)

春醪:酒名。醪:浊酒。

绿野带红山落角,桃杏参差残萼。历历危樯沙外泊,东风晚来恶。
(绿色的野地旁边有红色的山峰,桃花和杏花交错开放,花瓣残缺不全。船只在沙滩外停泊,明显地危险。东风迟迟才吹来,给人带来不好的预感。)

危樯:指舟船。 《谒金门·杨花落》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①春醪:酒名。醪:浊酒。
注释:春醪是一种酒的名称,其中的“醪”指的是一种浊酒。浊酒是一种酿造过程中未经过滤的酒,通常具有较浓郁的口感和浑浊的外观。

②危樯:指舟船。
注释:危樯是指舟船上的樯杆。樯杆是船上用来支撑帆的竖立木杆,起到稳定船体和控制帆的作用。在这里,危樯可能指的是船只上的樯杆因为风浪或其他原因而处于危险状态,暗示船只可能遭遇风险或困境。 《谒金门·杨花落》注释详情»

评解

这首词以景物描写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珍惜和伤感之情。上片描写了暮春时节,燕子飞过阁楼,杨花飘落,但春醪的味道却变得淡薄,无法解除内心的闲愁。这一描写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痴迷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下片则描绘了桃杏凋零,绿野草长的景象。晚上来临时,风变得急促,而人们却不知道有多少花朵已经凋落。这一描写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短暂而无常的感叹和对生命的脆弱与无常的思考。

整首词以含蓄细腻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深情厚意。词中的描写手法独特,给人以新颖别致之感。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作者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融合,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整首词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成功地传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惜别之情。 《谒金门·杨花落》评解详情»

李清臣

李清臣(公元1032年至1102年),字邦直,魏人。他出生于宋仁宗明道元年,卒于徽宗崇宁元年,享年71岁。他从小就显示出对学习的兴趣,七岁时就能诵读数千言。稍有文才,因佛寺失火,他写了一篇浮图火解,引起了他兄长的注意。韩琦听说了他的名字,就把他嫁给了自己的侄女。李清臣举人后,被调到邢州司户参军的职位上。他的才能和知识广泛,欧阳修称赞他的文才,与苏轼相比。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他通过了阁试,成为了书郎签书的官员。神宗召他为两朝史编修官,负责起居注,并晋升为知制诰的官职。哲宗朝,范纯仁被罢免,李清臣成为中书独揽大权,恢复了青苗和免役等法令。他的政策激怒了皇帝,苏辙被罢免官职。徽宗登基后,李清臣成为门下侍郎。不久后,他被曾布陷害,被贬到大名府,最终去世。李清臣一直以俭朴自持,即使富贵也没有改变。他在任职期间遵守法律,不敢以私心干扰公务。李清臣的文风简练而有力,独树一帜。

猜您喜欢

谒金门

宋代 李从周

花似匝。两点翠蛾愁压。人又不来春且恰。谁留春一霎。
消尽水沉金鸭。写尽杏笺红蜡。可奈薄情如此黠。寄书浑不答。

谒金门(秋晚□蕙花为赋)

宋代 黄机

秋向晚。秋晚蕙根犹暖。碧染罗裙湘水浅。羞红微到脸。
窣窣绣帘围遍。月薄霜明庭院。妆罢宝奁慵不掩。无风香自满。

谒金门(秋兴)

宋代 张鎡

秋淡淡。弥望暮天云黯。窗小新糊便老眼。不应疏酒盏。
菊净橙香霜晚。何处数声来雁。飞下湖边红蓼岸。有诗方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