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趁西风、且登黄鹤,挥毫先奏秋赋。燕山桂种清芬在。人物翩翩如许。堪羡处。长安近、蟾宫相继金闺步。佳哉盛举。看精淬龙泉,厚培鹏背,自此要津去。
荆州事,多幸乡情相予。几番灯柝棋墅。转头江阔轻帆速,梦入吴松鸥鹭。君记取。旧王粲、曾言信美非吾土。故人相语。为细数艰难,满头雪白,无奈戍边苦。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他是南宋中晚期的名臣和词人,也是太宰李邦彦的后代。
李曾伯的词作喜欢运用慷慨悲壮的调子,表达忧时感世的情感。他自称“愿学稼轩翁”(指辛弃疾),被《四库提要》称赞为“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
李曾伯的作品有《可斋杂稿》等传世之作。除了词作,他还有其他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在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
关于李曾伯的出生和死亡年份,他出生于1198年,去世于1268年。这段时间正好是南宋时期,他在这个时期展现了他的才华和成就。
昔元城、一生清峭,南都高卧坚壁。留耕便是元城样,何肯枉吾寻尺。曾直笔。说社稷安危,屡叩龙墀额。明时逐客。却惠顾丹山,来持翠节,对此一湾碧。
澄清暇,无奈登临有癖。梅山时访仙迹。神仙偏喜公心事,一见莞然前席。间不得。有先见著龟,消得君王忆。天阍不隔。要济险孤舟,支倾一柱,公外向谁觅。
二千年南朝金粉,飘零今在何许。
柔波依旧清溪曲。
来载酒朋诗侣。
弦与柱。
把锦瑟年华,销向鸥边路。
赋情谁与。
有照水惊鸿,舞筵飞燕,同坐闹红处。
筝琶响,替了江关战鼓。
名花开落皆数。
画篷解识新歌艳,不惯禁他风雨。
眉黛语。
赚山色窥奁,江上来飞渡。
归程听取。
是梦后真真,愁中小小,做就断魂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