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送李御带珙》原文赏析

  • qìn
    yuán
    chūn
    ·
    sòng
    dài
  • [
    sòng
    dài
    ]
    céng
  • jiàn
    shuì
    xùn
    táng
    chù
    shì
    shí
    wēn
    beì
    shèn
    duō
    shuì
    jūn
    xùn
    mìng
    shì
    lái
    huái
    sān
    nián
    lüè
    néng
    wǎn
    zhī
    cùn
    xùn
    háo
    ān
    zhī
    mǒu
    qiàn
    lín
    bié
    qìn
    yuán
    chūn
    jiàn
    shuǐ
    beǐ
    luò
    nán
    weì
    cháng
    rén
    tóng
    zhě
    shí
    lài
    jiāo
    qíng
    lán
    chòu
    chóu
    móu
    xiāng
    hǎo
    huàn
    qíng
    yún
    báo
    shī
    zhī
    guān
    lún
    bīng
    chūn
    yuán
    diào
    kāng
    kǎi
    shì
    gōng
    qiān
    zài
    xiāo
    liào
    xíng
    náng
    shuǐ
    zhī
    yǒu
    xīn
    shī
  • guī
    guī
    lái
    bàn
    zhēng
    fān
    feī
    wǎn
    guī
    zhèng
    tái
    pàn
    lián
    jiǔ
    hǎo
    sōng
    jiāng
    shàng
    chú
    nèn
    feí
    zhù
    cūn
    xiāng
    lián
    shuǐ
    zài
    yuè
    fáng
    shí
    guò
    zhī
    cháng
    tíng
    yòu
    huí
    shǒu
    zhé
    liǔ

原文: 饯税巽甫。唐入以处士辟幕府如石、温辈甚多。税君巽甫以命士来淮幕三年矣,略不能挽之以寸。巽甫号安之,如某歉何。临别,赋【沁园春】以饯。水北洛南,未尝无人,不同者时。赖交情兰臭,绸缪相好;宦情云薄,得失何知。夜观论兵,春原吊古,慷慨事功千载期。萧如也,料行囊如水,只有新诗。
归兮,归去来兮,我亦办征帆非晚归。正姑苏台畔,米廉酒好;吴松江上,莼嫩鱼肥。我住孤村,相连一水,载月不妨时过之。长亭路,又何须回首,折柳依依。


相关标签:离别友人惆怅友情沁园春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唐代,很多士子都是由幕府征召并授予官职的,比如元和年间的石洪和温造。而税巽甫以一个在籍的士人的身份来到我这里已经三年了,但我却一点也不能使他得到提升。他虽然处之泰然,但我感到非常歉疚!在他离别之际,我写下这首词送行。

如今虽然未尝没有像石洪和温造那样的人才,但时代已经不同了。逢时则人才辈出,不逢时则命运如巽甫一样尘土销磨。凭借我们的交情,我和巽甫再好不过了;但我们都对官场看得很淡薄,对其中的得失又怎么能看得清呢?按理说,凭借我们的交情和我的阃帅地位,巽甫应该不难得到晋升,结果却是这样!原因除了上面提到的时代昏暗外,还有我的迂拙。巽甫经常和自己夜间在楼台上谈论军事,在春原上凭吊古迹,激昂慷慨,期望能够留下千秋功业。三年来一无所获,只能空手而归。

你先回去吧。这是我们两个人的共同愿望,我已经准备好了远行的船,不久也要辞去官职回去。现在正是吴中米价廉酒甘,吴淞江上莼菜鲜嫩、鲈龟肥美的时候。我的住处和你的住处相连,不妨经常趁着月色乘船来访。既然不久之后我们就要相聚,那么,在长亭折柳送别时,又何必回首依依不舍呢?

注释:沁园春:词牌名,双调,共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使用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使用五平韵。
饯:设酒席送行。
税巽甫:作者的朋友,生平不详。
处士:古代没有入仕的士人。
辟:召募,征召。
命士:名士。
略:稍微。
挽之以寸:尽力引荐,此为谦词。
不同者时:不同的是时代。
交情兰臭:形容作者与税巽甫情投意合。
绸缪:情意缠绵。
宦情:作官的心情。
期:希望。
落,凄凉。此指清贫。
姑苏台:春秋时吴国建造,在今江苏苏州市姑苏山上。
吴松江:即吴淞江,源于太湖,汇入黄浦江。
折柳: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沁园春·送李御带珙》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李曾伯是一位在淳祐二年(1242年)担任淮东制置使兼知扬州的官员。在这个背景下,这首词应该是在他担任这个职位时创作的。小序中提到的“淮幕”指的是淮东制置使司的幕府。这首词是为了送别李曾伯的友人和幕僚税巽甫而创作的。 《沁园春·送李御带珙》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里描绘了他们在家乡的生活,诗人说自己住在山水之间,有清风拂面,有花香弥漫,有鸟语悠扬,与税巽甫一同品茗赏景,共享闲暇时光。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退隐生活的向往,认为只有在远离尘嚣的环境中,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美好和自由。最后一句“吾将谢公”是送别之意,表示诗人将与税巽甫一同离开官场,过上退隐的生活。整篇赏析通过对税巽甫的赞美和对政府的批评,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官场腐败的思考和感慨,同时展现了他对退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 《沁园春·送李御带珙》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李曾伯的照片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他是南宋中晚期的名臣和词人,也是太宰李邦彦的后代。

李曾伯的词作喜欢运用慷慨悲壮的调子,表达忧时感世的情感。他自称“愿学稼轩翁”(指辛弃疾),被《四库提要》称赞为“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

李曾伯的作品有《可斋杂稿》等传世之作。除了词作,他还有其他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在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

关于李曾伯的出生和死亡年份,他出生于1198年,去世于1268年。这段时间正好是南宋时期,他在这个时期展现了他的才华和成就。

猜您喜欢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 宿业

唐代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宋代 晁冲之

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别来不寄一行书。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
安稳锦衾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宋代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