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犹记箫声院,雨初收。
河淡淡,夜幽幽。
飞鸿欲度天边影,嫩凉先到小帘钩。
藕花香,梧叶坠,可怜秋。
赋不尽、江南诗十索。
剩下了、画屏山一角。
芳思远,倩谁酬。
题红欲寄东流水,奈他溪水只西流。
问何时,消别恨,与閒愁。
吴翌凤(1742~1819)是清朝著名的藏书家,字伊仲,号枚庵,又有别号古欢堂主人。他最初名叫凤鸣,祖籍安徽休宁,后来移居苏州吴郡槐树街(今苏州)。吴翌凤是吴铨的后裔,他的家族在藏书方面有很高的声誉。
吴翌凤著有《逊志堂杂抄》10卷,这是他的读史笔记,内容涉及历代藏书和刻书的史实,对研究藏书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此外,他还著有《怀旧集》20卷、《卯须集》20卷、《吴梅村诗集笺注》20卷、《与稽斋丛稿》31卷、《东窗丛录》5卷等多部著作。他还编辑了《国朝文征》40卷。
吴翌凤的著作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历史、文学、诗歌等。他的著作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吴翌凤以其卓越的藏书家身份和丰富的著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关于吴翌凤的出生和死亡年份,他出生于1742年,逝世于1819年。
西村屋,行迹石桥稀。
篱竹带双扉。
墙边雨润兰芽长,溪头烟暖柳丝肥。
向人间,鱼有乐,鸟无机。
话客路、缁尘殊不恋。
望帝里、青云宁不羡。
当叹老、自知归。
来争去日应谁少,今方昔事又谁非。
逐时宜,从晚食,理春衣。
疏疏响,窗外渐微微。
流影杂烟飞。
柳条乍折絮先满,竹枝已老粉偏肥。
艳轻姿,徐自落,乍成晞。
常说道、寒花都六出。
试验取、春来曾减一。
谁制就,费天机。
裁冰碎了冷犹是,准霜厚也湿还非。
幻虚尘,无留地,亦粘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