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堤清明即事》原文赏析

  • qīng
    míng
    shì
  • [
    sòng
    dài
    ]
    weí
    xìn
  • huā
    fēng
    zhèng
    qīng
    míng
    yóu
    xún
    chūn
    bàn
    chū
    chéng
  • shēng
    shōu
    shí
    wàn
    zhū
    yáng
    liǔ
    shǔ
    liú
    yīng

原文: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相关标签:清明节春游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风吹梨花的时候正是清明时节,游人们为了寻找春意大多都出城踏青。
日暮时分笙歌已歇,游人归去,被惊扰一天的流莺回到杨柳丛中享受这静谧时刻。

注释:
苏堤:元佑间苏轼官杭州刺束时建于西湖。
梨花风:古代认为从小寒谷雨有二十四番应花期而来的风。梨花风为第十七番花信风。梨花风后不久即是清明。
笙歌:乐声、歌声。
属:归于。 《苏堤清明即事》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苏堤清明即事》是一首描写清明时节西湖美景和游人欢乐的诗歌。诗人吴惟信通过描写清明时节的景色和人们的活动,展现了清明节的美丽和西湖的魅力。

诗中的第一句“梨花风起正清明”点明了节令正在清明。梨花盛开,和风吹拂,时值清明。诗人通过描写梨花的盛开和飘落,表达了清明时节的温暖和繁忙。

接下来的一句“游子寻春半出城”描绘了人们出城游玩的热闹场面。大多数人都来到西湖苏堤上游春赏玩,西湖边充满了欢声笑语。

最后两句“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则表达了日暮人散后景色更加幽美的情景。那些爱赶热闹的人已经离去,留下的是万株杨柳和鸣声婉转的流莺。诗人通过侧面描写,反映了清明时节郊游踏青的乐趣。

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景色和人们的活动,展现了清明节的美丽和西湖的魅力。诗人运用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清明时节的西湖,感受到了春光明媚、和风徐徐的美好氛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将清明节和西湖的美景融为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苏堤清明即事》赏析详情»

吴惟信

吴惟信(字仲孚)是南宋后期的一位诗人,出生于霅川(今浙江吴兴)。他以其才华横溢的诗歌作品而闻名。

关于吴惟信的出生和早年,我们了解的信息相对有限。他出生于霅川,这个地方在当时是一个文化繁荣的地区,这可能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然而,关于他的具体出生日期和家庭背景等细节,我们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资料。

吴惟信的诗歌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受到赞赏。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展现了他对世界的独特观察和感悟。

尽管吴惟信的诗歌才华备受赞誉,但他的生平事迹并不为人所熟知。我们对他的晚年生活和死亡的具体情况了解甚少。他的诗歌作品在他去世后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赞赏,成为南宋后期文学的重要遗产。

总的来说,吴惟信是南宋后期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而受到赞赏。尽管我们对他的生平了解有限,但他的诗歌作品仍然为后人所珍视和传承。

猜您喜欢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

唐代 马怀素

玄籥飞灰出洞房,青郊迎气肇初阳。仙舆暂下宜春苑,
御醴行开荐寿觞。映水轻苔犹隐绿,缘堤弱柳未舒黄。
唯有裁花饰簪鬓,恒随圣藻狎年光。

春游

唐代 牟融

锦袍日暖耀冰蚕,上客陪游酒半酣。笑拂吟鞭邀好兴,
醉欹乌帽逞雄谈。楼前弱柳摇金缕,林外遥山隔翠岚。
正是太平行乐处,春风花下且停骖。

早春游望

唐代 司空曙

东风春未足,试望秦城曲。青草状寒芜,黄花似秋菊。
壮将欢共去,老与悲相逐。独作游社人,暮过威辇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