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轩翠风流歇。
付双鬟、黄河一唱,玉龙凄切。
试数人间词赋手,吾亦当年老铁。
怎字字、滴成鹃血。
一自灵云悭圣解,惨桃花、天地成秋色。
经几度,马挝折。
王郎亦是秋风客,二十年、扬州一梦,玉箫呜咽。
同谱弟兄两人耳,各自颠毛欲雪。
忍重话、干戈离别。
莫和凤皇池上句,尽麻鞋、晓踏行宫月。
家国恨,那堪说。
樊增祥(1846—1931)是清代官员、文学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别字樊山,号云门,晚号天琴老人。他出生于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樊增祥是光绪进士,曾历任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等职务。
辛亥革命爆发后,樊增祥避居上海。袁世凯执政时,他担任官参政院参政一职。樊增祥曾师事张之洞、李慈铭,是同光派的重要诗人。他的诗作艳俗,因此被称为“樊美人”。此外,樊增祥还擅长写骈文。他在去世后留下了三万余首遗诗,并著有上百万言的骈文,成为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产诗人。他的作品被收录在《樊山全集》中。
兀对残灯读。
听窗前、萧萧一片,寒声敲竹。
坐到夜深风更紧,壁暗灯花如菽。
觉翠袖、衣单生粟。
自起钩帘看夜色,厌梅梢、万点临流玉。
飞霰急,响高屋。
乱云堆絮迷空谷。
入苍茫、冰花冷蕊,不分林麓。
多少诗情频到耳,花气薰人芬馥。
特写入、生绡横幅。
岂为平生偏爱雪,为人间、留取真眉目。
栏干曲,立幽独。
正是清秋节。
极难忘、蕉轩蓉馆,旧时明月。
争道将军山林好,点笔阑干幽折。
有二妙、辞华无敌。
剪烛衙窗分题处,感庐陵心事如冰雪。
图画意,我能说。
苔尘曾印霜禽迹。
笑几番、西风聚散,纸痕都碧。
绝似逍遥堂中事,写出当年轼辙。
试展卷、容颜犹昔。
雁语萧疏虫吟瘦,尽声声、递入帘前叶。
弹指过,又今夕。